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記者探尋千年古鎮瑤裡繞南瓷之源

記者探尋千年古鎮瑤裡繞南瓷之源

日期:2016/12/15 21:49:32      編輯:古代建築

  記者探尋千年古鎮瑤裡繞南瓷之源(圖)

   瓷之源入口。廣西新聞網記者 孫璐 攝

  記者探尋千年古鎮瑤裡繞南瓷之源(圖)

   繞南瓷之源素有“陶花源”之稱。

  記者探尋千年古鎮瑤裡繞南瓷之源(圖)

   堆砌在地上的釉石。  

記者探尋千年古鎮瑤裡繞南瓷之源(圖)

   古人的智慧,用水車的動力將釉石舂碎。

  廣西新聞網景德鎮10月23日訊(特派記者 孫璐)瑤裡古鎮,始建於西漢末年,群峰環抱,如畫如屏,“母親河”瑤河穿鎮而過。數百幢明清徽派古建築依山傍水、錯落有致地分布在瑤河兩岸,飛檐翹角,粉牆黛瓦,掩映在青山綠水中。

  瓷之源位於浮梁縣瑤裡鎮繞南,占地1,500平方米,始建於宋代,經歷代不斷修繕保存至今。這裡是古代水碓作坊遺址,由水壩、水閘、水輪、傳動軸、板頭、碓頭、碓坑和淘洗池等部分組成。水碓房和淘洗池、制坯房構架均為木結構,淘洗池、制坯房一字排開有三間。

  瑤河流域是景德鎮瓷業的發祥地,景德鎮瓷器的主要原料——高嶺土就產於瑤裡附近的高嶺山。在瑤河沿岸的山水之間,既有多處瓷業生產基地——礦坑、窯址和作坊,又有為之服務的交通體系——水運碼頭、古驿道,還有由瓷業及其貿易支撐起來的聚落體系——商業碼頭、集鎮、村落。瑤裡原名窯裡,正由窯而得名。

 明代之後,景德鎮成為瓷業中心,瑤裡的制瓷業逐漸衰落,成為單純的原材料產地;到了清代,高嶺土礦藏也采掘殆盡,瑤裡的經濟就此一蹶不振,茶葉生產逐漸成為當地的經濟支柱,此處所產浮瑤仙芝綠茶為中國十大文化名茶之一,瑤裡崖玉綠茶則獲94北京中國國際飲品及技術博覽會金獎。近代之後,由於地處山區,又遠離任何一條現代交通線——公路、鐵路,瑤裡進一步衰落,她曾經有過的那一段輝煌歷史逐漸被凝固和塵封,被世人所遺忘。但正因為她被遺忘了,她的自然環境和聚落風貌都保存得較為完整,非常具有觀賞性。

  這塊寶地自古出了不少人才,是西漢長沙王吳芮、南宋開國侯李椿年、清朝工部員外侍郎吳從至等人的故裡。名人們遺跡至今尤存,有展現家族禮儀的進士第;有再現革命斗爭歷史的陳毅故居、抗日動員大會會場、紅軍游擊隊駐址;有印證往日繁華景象的明清商業街和古代東埠碼頭的東埠古街。

  記者探尋千年古鎮瑤裡繞南瓷之源(圖)

   古時制瓷遺址。  

記者探尋千年古鎮瑤裡繞南瓷之源(圖)

  茶與瓷不分離。  

記者探尋千年古鎮瑤裡繞南瓷之源(圖)

  1號龍窯遺址。  

記者探尋千年古鎮瑤裡繞南瓷之源(圖)

   2號龍窯遺址。廣西新聞網記者 孫璐 攝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