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尼泊爾地震造成14座古建築損毀 12座為世界遺產

尼泊爾地震造成14座古建築損毀 12座為世界遺產

日期:2016/12/14 12:02:44      編輯:古代建築

    尼泊爾8.1級強震中,共計損毀了14座重點古建築,其中12座為世界文化遺產,大部分為完全坍塌,重建時間預計長達5至10年。

    在遭受強震重創前,加德滿都谷地的古建築早已瀕危,震後被損毀建築修復難度極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主管波克娃(IrinaBokova)近日在聲明中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已准備協助尼泊爾從“巨大的災損中重建,包括歷史遺跡及加德滿都谷地的建築”。

    昨日傍晚,加德滿都杜巴廣場,當地居民和游客坐在倒塌的古跡廢墟旁,他們身後是受損嚴重的加德滿都老皇宮。左下圖為地震前老皇宮的資料圖,右下圖為昨日傍晚記者拍攝的受損嚴重的老皇宮。

    坍塌的為何都是磚木結構古建築

    廣西藝術學院建築藝術學院曾曉泉副教授2013年春節去尼泊爾,考察了加德滿都杜巴廣場、老皇宮、杜利凱爾建築群等很多地方,這兩天看著網上震後損毀的古建築照片,她覺得“非常心痛”。

    “震後坍塌的都是磚木結構古建築”,曾曉泉介紹說,和中國傳統建築類似,尼泊爾古建築以磚木結構為主。純木結構抗震性能會好一些,因為磚的受力形式不是太好,抗震性就比較弱。在尼泊爾的寺廟,大部分是由磚砌到三到五層樓那麼高。

    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副教授張鵬介紹,現在新建築設計壽命一般是50年或100年,而文物建築可能已歷經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歷史,地震對建築來說也是一個優勝劣汰的過程。但是尼泊爾建築常用的磚石牆體,適應於承受壓力,但不適合承受彎矩,在地震水平力作用下就非常脆弱。張鵬在新聞裡看到加德滿都地標建築比姆森塔坍塌,他分析說,對高聳建築來說,由於重心高,當地震作用下有微小的傾斜產生後,自重作用的力臂會很大,再加上地基不穩,從而導致進一步傾斜,形成惡性循環直至傾覆。

    吉林大學地球探測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楊學祥則認為,“一旦地震發生以後,古建築是首先容易遭到破壞的,它不像現代建築,現代建築有一定的抗震能力,但古建築往往不堪一擊”。他說,古建築抗不過強震,一方面因為古代建築時間長,抗震能力越來越差了。另一方面也因為地震往往對地表的建築損壞是相當嚴重的。尼泊爾加德滿都谷地是著名旅游勝地,主要包括加德滿都和帕坦、巴德崗三座城市,距震中不足百公裡的加德滿都谷地在此次地震和多次強余震中飽受蹂躏。

    1979年,加德滿都谷地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但保護狀況令人擔憂。由於城市化發展,谷地內一些重要的建築和紀念物不是被拆除,就是由於缺乏必要的維護而倒塌,一些歷史遺跡裡毫無節制地建造了許多新的建築和道路,特別是由干缺乏專業的技術人員,一些古建築在修復的過程已經變得面目全非,失去了原有的價值。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用了整整十年,說服尼泊爾政府同意,將其列入瀕危世界遺產。

    國際援助組織一直在幫助尼泊爾。曾曉泉教授在尼泊爾不同的宮殿群外面,經常會看到美國某基金會提供保護或者中國某基金會提供保護的標牌,得知尼泊爾很多建築群其實已經有國外的文物保護機構參與保護。

    古建築可以事先進行抗震保護嗎

    卡凱喜瓦寺廟是一座經歷兩次強震洗禮的古建築,在19世紀,寺廟曾在地震中遭受重創,重建保留了傳統的紅磚基座。這次地震中,卡凱喜瓦寺廟主體開裂,部分牆體脫落。

    張鵬介紹說,今天有了一些新的結構加固技術來減小地震危害,如為建築增加阻尼器、隔震墊等,但他也指出,必須考慮到文物建築,有要保護的價值或者特征要素。在很多情況下這兩個方面是存在沖突的。

    “對古建築事先進行抗震保護簡直是太難了,我認為是根本不可能實現”,楊學祥介紹,首先受制於資金不足,一些文物單位在維修上的資金來源很成問題,而給文物做抗震處理目前來講耗費是非常大的,比再建一個建築的耗費都要大。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