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尋古跡覓風情 十大“私奔”古村鎮

尋古跡覓風情 十大“私奔”古村鎮

日期:2016/12/16 16:15:26      編輯:古代建築

  “私奔”古鎮第二期火熱出爐啦!本次所推薦的十個古鎮是小編在第一期網友留言中認真甄選、整合而來的,我們相信,網友們的九分熱情加上小編的一分努力,必然能夠造就十分完美的古鎮旅程。   

  1.鳳凰:愛上一座城

  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座城市

  城市裡收藏所有美好的記憶也收羅所有殘缺的過失

  這個城市永遠不會遺棄你,在你需要他的時候,他就會出現。

  我一直都有古城情結,也去過很多地方的古城――湘西鳳凰,江南水鄉周莊,麗江大研古鎮,束河古鎮,大理古城,香格裡拉月光城,每一個地方都有很難忘的記憶,是和繁華的大都市完全不同的感覺,這些有歷史有故事的地方總是可以讓我覺得感動。

  靜靜的鳳凰

  湘西鳳凰:

  鳳凰,很美的名字,在湖南湘西,去過兩次,可惜每次都行色匆匆。大愛鳳凰。一定還會再去的,對我而言是個很神奇的地方,兩次去都是在狀態心情都很低谷的時候去的,但是那裡就是有一種可以讓我平靜下來的一種力量。所以我一直覺得,在失落的時候讓我選擇一個願意長時間待在那裡的地方,那這個地方一定是鳳凰。

  鳳凰實在是一個適合一個人流浪的地方,可以讓你想起很多悲傷的事情也可以讓你慢慢的擺脫悲傷,在那裡,生活節奏好像一下變得很慢很簡單。早上的時候看沱江上的晨霧,聽江邊的洗衣聲,晚上坐在沱江上的石階放河燈,總是一直盯著漸行漸遠的河燈,希望上面的蠟燭一直都不要熄滅,直到消失在視線中,好像漂的越遠,心中的願望就會實現一樣。

  記得第一次去的時候是很低落的時候,一切都不如想象中如意,到鳳凰的那天晚上,坐在沱江上的石階上發呆,不時有小女孩經過捧著一大堆河燈,大的,小的,各種造型,心型的,花瓣型的,請求道,姐姐,買吧這麼多只要5塊錢。最後當然會買下來,向旁邊的人借打火機,有風吹過,很不容易點著,旁邊的人很自然的說來吧我幫你點,沒有過多交談,也看不清面孔,大家都是帶著不同的心境來到這個地方而已,在那個時候在為自己和身邊的人許願祈福,有那麼一瞬間,總會讓人有想要流淚的感覺。

    ☆行:那裡是不通火車的更沒有機場,只能坐巴士去,湖南吉首和懷化都有車,我去的兩次兩次是先飛到長沙和張家界,然後坐火車去吉首,然後坐巴士,車程大概一個多小時,真是長途跋涉,在吉首去鳳凰的路上看起來很荒郊小路,經過一路顛簸,到了鳳凰古城真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出了吉首火車站,你會看到這樣的廣告牌:“為了你,這座小城已等了千年”,讓人很有感覺。

  大巴是到鳳凰古城入口有一定距離的地方停下來的,可以步行過去,也可以打一種綠色的小出租車,2,3年前去起步價都是2塊錢,實在是非常的便宜。

  古城裡是不通車的,小路基本都是青石板路,所以還是最好不要穿高跟鞋。不過倒是可以雇一種人力車,也非常便宜,記得帶著我們繞了一圈還兼做導游介紹哪裡是哪裡,20塊,地面凹凸不平,覺得拉車的人很辛苦,坐車也有點累,後來我就都是自己逛的了。

    ☆宿:鳳凰的住宿非常便宜,也不像麗江的古城那麼商業化,兩次去住的地方分別是梅子小樓和毛大姐的家庭客棧,因為鳳凰的小路實在很多很復雜,要自己找到聯系的住處實在是很難。所以提前聯系好,請客棧的老板來古城入口來接。住梅子小樓的時候是住在2層,袖珍的小木屋,門外就是陽台,可以看到沱江,3年前的價格只需要 40塊錢一晚,雖然臨街但是又不會很吵。清晨在陽台上看沱江,上面籠罩的薄薄的霧氣,一種特別的風景。

  第二次去是住在毛大姐家的家庭客棧,是朋友介紹的,也很不錯,在小街裡面,不太好找,但是有老板帶路也沒關系。房間很大很干淨,只要30塊一晚。雖然看不到江景,但是很安靜。而且毛大姐人很熱情,每天還送我們水果吃。性價比真是高啊。

  在那的幾天,發現很多全國各地不同的人過去避暑,租一間民居,一個月的租金也只要幾百塊,而且很多人自己買菜做飯,實在是很經濟悠閒的度假方式。這裡的確不是一個會讓人有壓力的地方。

  另外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在鳳凰,一條小路走過去,因為每一間客棧的正門都對著小路,而且基本都不會關門,會發現家家戶戶都鎖定在湖南衛視或者經視,於是我兩次去都是在那各看了一場06超女和07快男的比賽,看著一家家的都是看同樣的頻道同樣的比賽還有人跟著喝彩,是也在是很有趣的事情,於是我對於我在鳳凰看到的那兩場比賽印象都極為深刻。

    ☆食:基本上這裡吃的也非常便宜,也很有地方特色,但是一個共同點就是比較辣,我有點怕辣,但還是很喜歡的,社飯,叫花雞,血耙鴨,炒臘肉,酸湯魚,米豆腐,還有小龍蝦,涼粉等各種小吃。可以換著地方的吃,不得不提的是虹橋旁邊的燒烤,我很念舊,連續兩次去都是在同一家吃的,覺得很好吃,10塊錢就很大一把了,但是量比較小,那也很值啊,那位老板大哥總是不拘言笑非常認真的烤著肉串,不過隔了一年第二次去又在那個位置找到了他又吃到了那麼好吃的燒烤讓我非常開心。在那的幾天天天吃也吃不夠。所以去鳳凰,實在是不能錯過每天晚上的燒烤一條街。想到這,我都開始餓了。我對好吃的燒烤實在沒有免疫力,雖然也知道不能多吃。

  代表民俗風情的飾品

  ☆玩:到了鳳凰,要記得租件苗家的衣服和頭飾拍些照片。我那次碰到了一個很有趣的老奶奶,我花了3塊錢租下來了之後,她還非常認真的教我擺各種姿勢,我越拍越開心後來一轉眼,她就不見了,我只好在原地一邊四處張望找她一邊在橋邊跳上跳下的繼續拍照玩,感覺拍了好久好久,真不好意思,這時候老奶奶才回來,我趕緊還給她衣服又多給了錢又愉快的合了影,我說如果都是這樣久那也賺不到錢了啊,老奶奶很和藹的笑著說沒關系的。頓時覺得即使是旅游景點,這裡的民風還是很淳樸滴。結果我第二次去的時候又看到那個老奶奶問我租不租衣服,我說一年前我就是從她這租的,這次就不照了,問她還認不認識我,自然是不記得,因為每天的游客都那麼多,不過每次故地重游,能再見到之前見過的人,我都覺得很開心。

  到鳳凰,沱江漂流也是很不錯的活動,我只坐了一小段,但是看看兩岸的吊腳樓,風景如畫,還可以掬起一捧沱江的水,清涼又清澈。感覺很不錯,當然我覺得傍晚的時候漂流那時候不熱,還可以看太陽落下,應該也會很好。

  古城內的景點自然是大名鼎鼎的沈從文故居,東門城樓,楊家祠堂等,對於我這種來鳳凰發呆的人來說,也自然只是路過看看。不過相信很多知道鳳凰的人,都是從沈從文的《邊城》開始的。

  古城外也有很多旅游景點,苗寨,溶洞什麼的,因為我主要就是在古城裡逛,第二次去的時候才報了個漂流,在住的地方就能報名,幾十塊一個人,也可以去散客中心問下,基本上價格都差不多,然後會到客棧來接,基本上漂流一定會被水澆的濕透,所以裡面穿著泳衣是非常有必要的。我的猛洞河漂流的唯一紀念是在出口的時候買的一張我因為害怕而表情猙獰的照片,哈哈。

  對於有古城情結的朋友來說,鳳凰實在是一個不可錯過的地方,遠離的城市的喧囂,伴著沱江流水,讀著沈從文的文字,在夜色裡甜蜜地入夢。是多麼美妙的一件事情

  楊柳青年畫

  2.楊柳青:水墨丹青今在否

  楊柳青,一個聽起來就讓人浮想翩翩的地方,那會是一處怎樣的故地呢?在我的思緒中,似乎擁有這樣一個名字的地方,應該有著這樣的場景:古鎮籠煙雨,粉牆隱斜柳,綠水橫扁舟。但時光荏苒,曾經的故地還是這番模樣嗎?那傳承了千百年的水墨丹青是否還在流光異彩呢?楊柳青,柳柳青!昔日青青今在否?

  帶著這些疑問,我和阿胖同學擠上了從天津市到楊柳青鎮的公交車。那是個陰雨天,原本灰迷的天氣就使得我們有些煩悶,在經過一路的顛簸後我們來到了目地的,望見了這和想像並不一樣的“古鎮”,失落便湧上了我的心頭:楊柳青,柳柳青!昔日青青今難尋!歷經千百載,古鎮早已是年華已逝、面目全非,而昔日的楊柳更是幾經凋零,難覓蹤影。我們不禁要問:這就是蜚聲海內外的中國四大年畫之首的楊柳青麼?

  古老的刻版,刻版上的圖案我們都很熟悉,是《連年有余》。

  有著千年文化底蘊的楊柳青鎮,是中國北方歷史名鎮。明清時楊柳青即為中國北方民間藝術集散地,它孕育出了中國四大木版年畫之首的楊柳青年畫、享譽津京的楊柳青風筝和剪紙等民間藝術奇葩,楊柳青磚雕石刻、民間花會等也為一時之大觀。楊柳青古時的民俗文化氣息十分濃郁,小鎮舊有戲樓、牌坊、文昌閣,稱為楊柳青三宗寶,現在文昌閣尚存。清代有津門著名的崇文書院及古寺院40余座,現尚存普亮寶塔、報恩寺、白檀寺遺址等。位於鎮中的清末建築石家大院以其規模宏大、建築華美而馳名華北。

  海外人稱,有華人的地方就有中國年畫,有年畫的地方就有楊柳青的影子,可見楊柳青年畫影響之深遠。楊柳青的民間木版年畫產生於元末明初之際,此時楊柳青鎮的地緣優勢已由盛而衰,走進了“昔時楊柳今飄零”的晚唱時節。而就在這動蕩亂離、生靈塗炭的社會背景下,楊柳青人把對生活的美好希冀寄托於刻刀、木版、丹青之間,創造了以寫實與浪漫相結合的手法,並逐漸形成了題材廣泛、布局豐滿勻稱、格調吉祥喜慶、富有音樂感的風格特色。楊柳青年畫鼎盛於清代雍正、乾隆至光緒初期,此時的楊柳青全鎮連同附近的30多個村子,達到“家家會點染,戶戶善丹青”的境地,畫店鱗次栉比,店中畫樣高懸,各地商客絡繹不絕,是名副其實的繪畫之鄉。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後,楊柳青年畫開始走向衰落。1926年,霍派五世傳人霍玉棠創建了楊柳青鎮最大的“玉成號”畫莊,楊柳青年畫漸漸走向復蘇。解放後,周恩來總理還曾親臨視察並給畫莊寄來急需的籐黃原料。“文革”期間,楊柳青年畫改為膠版印刷,傳統工藝瀕臨絕跡。

  如今,楊柳青年畫已是中國民間藝術的瑰寶,有識之士也都在為傳統文化的復蘇做著貢獻,年畫自然也就成為了旅游觀光最重要的看點。鎮上現在也有一些年畫店,但光顧的人很少,傳統早已不是現代人的生活必須,傳統也早已經被人們所遺忘。楊柳青,青青的時代一去不復返,曾經的繁華早已凝結在愠黃的宣紙上,蘸一筆墨色,渲一縷吉祥,一曲笛聲罷,楊柳春風盡凋殘……

  楊柳青年畫繼承了宋、元繪畫的傳統,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畫、工藝美術、戲劇舞台的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繪相結合的方法,創立了鮮明活潑、喜氣吉祥、富有感人題材的獨特風格。制作時,先用木版雕出畫面線紋,然後用墨印在上面,套過兩三次單色版後,再以彩筆填繪。既有版味、木味,又有手繪的色彩斑斓與工藝性,因此,民間藝術的韻味濃郁,富於中國氣派。在中國版畫史上,楊柳青年畫與南方著名的蘇州桃花塢年畫並稱“南桃北柳”。

  “華北第一宅”――尊美堂。說起“大院”,人們定會想起山西的喬家大院。在天津,提起楊柳青的石家大院,百姓也是如數家珍。早在百年前天津地區就曾流傳有:韓、高、石、劉、穆、黃、楊、張等八大商家的說法。八大家的形成與出現,不得不說與明清時期天津海運的興旺有著密切關聯。糧米鹽業的發展使得早先祖輩從事漕運的船工,先後逐漸發展、發達起來。石家是當年天津八大家之一,祖輩販運糧棉,利潤豐厚,置房買地,重利盤剝,一度財勢顯赫,聲名遐迩。石家當時在楊柳青已有萬畝良田,遂有“石萬千”之名。坐落在運河北岸的石家大院原系天津八大家之一石遠仕的住宅,也稱尊美堂大院,號稱“津西第一宅”、“華北第一宅”。石家大院始建於1875年,至今已有130多年的歷史。全宅共18個院落,278間房,修建時耗費白銀30多萬兩。石家大院以精美的磚、石、木雕特色最為精絕,在全華北也稱為“三絕”,這也是清代津沽豪富住宅常見的做法。目前,石家大院是迄今華北地區最好,規模最大的民宅建築之一,1992年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近代優秀建築。   

    石家大院戲樓:建於1875年,主要用做辦堂會,整個建築為全木構造,建造時沒有使用1根鐵釘,這也堪稱“華北民宅一絕”。值得一提的是,石家大院戲樓是一處集南北建築風格為一體的古建築。它“冬天暖,夏天涼”、“樓裡唱戲,馬路上叫好”(因為它有回音壁),相比較而言,在全國來說中式戲樓當中也是保存比較好的一個。

  從甬道一側的小門進入,一間百十平米、兩層樓高的大廳裡,擺滿舊式方桌、靠椅,這裡就是石家辦堂會的戲樓,它可以同時容納200個人在這裡聽戲飲宴。此大戲樓建築之巧妙,布局之合理,功用之完備,堪稱石家大院精絕所在。辦堂會,是舊時風俗,也是豪門大家誇耀財富的一種方式。步入戲樓內,依稀還能體會到些許往日的華貴、熱鬧氣息。戲樓整體色調以黑、紅為主,輔以富貴的金色,戲樓內一應家什裝飾仍是按當時的規矩擺設。戲樓分上下雙層的中空式結構,全部是磚木抬梁結構。南北兩個雙脊大廳與中間大廳連在一起,立柱為上圓下方的通天柱,取其“天圓地方”之意。上層為回廊,也叫跑馬廊,是唱堂會時看家護院站立的地方。下為廳堂,分前後堂,設桌椅百余,均為古式見方桌椅。廳堂前部為男眷桌位,後部為女眷桌位,前後部之間設薄紗簾幕相隔。

  戲台上、下場門內為演員休息間,現存放有戲袍、頭冠若干,一側供奉著與“梨園行”頗有淵源的唐玄宗李隆基像。穿過紅彤彤的大紅燈籠向窗外望去,仿佛還能在空中尋得一絲悠遠的喧囂。感受整個大廳,似乎也彌漫著舊時封建大家族生活奢靡的氣息。戲台正中木椅上的坐客此時也顯得有些寂寥,因為偌大的戲樓只有我們幾個看客。當年孫菊仙、余叔巖、譚鑫培等著名京劇藝人都曾在此獻藝,場場必是燈火輝煌,熱鬧異常。影視劇組在這裡不但可以拍攝堂會的場景,也可以作為家庭大廳堂全景的拍攝場景。《金粉世家》中就有一組傳統結婚習俗的“婚宴”戲在這裡拍攝完成。

  老茶館裡在聚精會神看電視的爺爺

  3.安昌古鎮:懷念在陽光下的日子

  從長沙回到上海後,想出去走走。

  安昌古鎮是月初去的一個紹興的水鄉。

  在那裡看見魯迅筆下的烏氈帽,

  小河道裡有人家在劃船,

  老爺爺坐在門口一針一線縫著的手工小布鞋,

  用心做面的大叔讓人覺得格外的感動。

  安靜的小鎮

  那裡的生活平靜和諧,小鎮上的人很親切,

  在那裡的幾天陽光明媚,是春天雨季前難得的好天氣。

  在那裡生活的幾天確實像隔世般忘卻許多。

  清晨的這裡,陽光灑下遍地,早起的人們開始生火開始洗衣開始一天的生活,陽光與煙霧缭繞。

  常坐在古橋上曬太陽,想畫下那些水光波瀾的色彩,

  坐在小河邊吃味道很好的筍干,喝著醇香的老紹興黃酒,

  晚上的時候看月亮和星星,發呆聽歌。

  爨底下

    4.爨底下:北方民居的活化石

  第二次來到爨底下,雖離第一次的到訪相隔不久,但這裡卻已有所變化,門票漲了,人也少了,或許是因為天氣的緣故,雖已是陽春三月,這裡卻依然沒有春的痕跡。

  爨底下村因位於京西一處隘口“爨裡安口”之下而得名,“爨”意為灶。後來為了簡化名稱,才把“爨”字改為現在普遍使用的“川”字。村子的入口處,很多院牆上都有“爨”的字樣,復雜的筆畫,似乎暗含了村子深厚的文化底蘊。村子緊臨著京西古道,自古以來,這裡就是京西著名的商品集散地,也是過往商隊的休息住所,所以,可以想象得到,爨底下當年那喧囂的繁華。

  “爨”字圖解

  這處位於京西郊外的北方古村落,雖沒有南方古村的美麗缱绻,但它卻有著北方古村所特有的渾厚與蒼茫。全村結構嚴謹,錯落有致的四合院依山而建,可以說爨底下是北方山地四合院的典型代表。依山建房與平地建房大不相同,這不僅要求建築必須合理設計,而且對有限的空間也要進行合理地使用。石牆山路、門樓院落、影壁花牆,仍能看出當年的精工細作,磚雕、石雕、木雕蘊育著古老的民族文化。灰瓦飛檐、石壘的院牆凝重厚實中透著威嚴、恬淡平和中積澱著深厚的文化,所以爨底下又被稱為“京西的布達拉宮”。而這裡也是電影《投名狀》的取景地,看過這部電影的人,或許你早已感受到了北方古村的蒼涼風貌。

  安靜的村落

  爨底下村平靜安和,是打動人的最大力量。雖守著四面高山,卻也過得自然,時而喧鬧,時而安靜,就像是在演一出戲,一時間,沒有了滄桑,沒有了商隊,沒有了休息的行人,也沒有了啼聲陣陣,所有的場景像是一下子都撤了下來,只有老村,成了唯一沉默的背景。

  “爨”字,共有三十筆,發CUAN音,為了方便記憶可拆開說: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加火燒,大火燒林,越燒越興,豈不很熱,而爨底下人全姓韓,取諧音(寒)則為冷意,冷與熱在五行之中可以互補,宇宙萬物有天就有地,有日就有月,有男必然有女,有冷就得有熱,故而爨底下村在歷史上曾輝煌過。

  一個物件代表了一段風霜

  “爨”字從字意解釋為:家,永不分爨,即永不分家。為:灶,燒火煮飯。為:姓,陝西省歧山縣有爨家莊,全村千口余人皆姓爨。此字難寫難認,會寫則成爨,不會寫則成一片,故而用諧音“川”字代之,但仍發爨音。最早是在1942年為方便抗日

  干部特別是外地抗日干部通訊聯系,將“爨”改成“川”,爨與川並用至五十年代末,基本就不用爨字了,1995年搞旅游開發後,爨字又大放熠彩。

  和順是一個有味道的地方

  5.和順:一個很有味道的地方

  我相信人生真正的好東西,好味道,都是不可說的。它們有時候披上了世俗的外衣,躲在一些不世俗的地方。

  ――汪涵《有味》

  一個下著瀝瀝小雨的清晨

  和順,一個溫婉美麗南方小鎮,一個南方絲綢古道上的窗口,一個火山環抱的桃源仙境,東西方文化碰撞交流的地方,大馬幫駝回的翡翠之鄉……沒有一個詞能夠貼切的形容它,它是如此的千姿百態,各種文化在和順碰撞交融,等著人們去探尋,去發掘。(圖/文:Jordy)

  千萬別看小這個貌似山野外的村莊

  【印象】親歷和順 追憶逝去的歲月

  《士兵突擊》原班人馬出演的戰爭大戲《我的團長我的團》正火爆熒屏,講述的正是六十多年前那段蕩氣回腸卻幾乎被歲月塵封了的歷史。作為當年滇緬抗戰的戰場,騰沖的和順古鎮便成為了這部戰爭劇的主要外景地,熒屏上閃耀的熟悉場景,毫不意外,把我帶回了不久前的“和順”之行……[詳細]

  儲書櫃

  【味道】和順:穿越茶馬古道的余香

  和順離中國的極邊第一城――騰沖不遠。雲南的山太多了,看久了有些疲乏。可在這裡,你能瞬間放下所有的疲憊,就仿佛你從來不曾遠行過。四周的火山是沒有頂峰的,流水越過翠綠的田野,遠遠看到村子坐南朝北,排在山坡上,高低有致的房屋充滿了祥和的生活氣息,漫無目的地游走此刻也成為饒有情趣的一件事

  錦溪夜色

   6.錦溪:千年古鎮中悠游

  錦溪位於江蘇省昆山市南側,西距蘇州35公裡。錦溪是千年古鎮,歷史悠久,富有江南水鄉的風韻。老鎮區至今保留有眾多的明清建築。文昌閣、蓮池禅院、古磚瓦博物館以及金龍花園等人文景觀,輔以古橋、小巷的清幽成就了錦溪的八景之美。究竟八景在何處,讓我們一同上路去尋訪吧。

    行車路線:

  南京滬寧高速昆山出口下昆南公路(經張浦)錦溪

  悠游錦溪

    錦溪漁唱

  錦溪被五湖三蕩環抱,大片大片的湖水波光粼粼。古鎮兩岸,民居臨水而築,飛檐翹角的粉牆黛瓦掠入湖底,輝映出一幅蛟龍臥於水底的美畫卷。此處的房屋多為一兩層的磚木結構,青瓦屋頂,為了適應溫和而濕潤的氣候,民居一般為天井、後院、穿堂、陪弄,成院落式、堂式的布局結構,房屋大小、高低不同,非常具有江南典型小橋流水的風格。

  一年四季,這裡“釣船頻往返,漁唱復悠揚。風細調偏高,月明聲正長。”

    陳妃水冢

  陳妃水冢座落在古鎮南五保湖中。南宋隆興二年(1163年),宋孝宗攜陳妃途經錦溪,陳妃深愛此間風土人情,戀不忍離,病殁後,在五保湖中修築水冢,埋藏其間,水冢成為錦溪歷史的標志。陳妃水冢四周長滿蘆草,令人驚奇的是不管水位多高,陳妃水冢總是露在湖面上,搖曳著綠色的蹤影。

    古蓮池

  古蓮池隸屬於蓮池禅院,南宋孝宗帝欽賜御造的廟宇,當年從隆興二年到嘉泰三年,足足建造了40年,殿堂廊庑,樓閣亭台,水榭畫舫一應俱全,成為江南一帶很有名氣的佛門勝地。現在的蓮池禅院內所有的建築,都是1996年後有關部門重新建設的,禅院石埂,兩片明鏡般的湖面,人稱古蓮池、菱塘灣。

    文昌閣

  又稱文星閣、片雲閣。歷來供奉主宰文運、點派狀元的魁星――文曲星。人們在此祈求神靈,保佑考生榜上有名。這裡是錦溪歷來就有的崇文風氣的一個象征。文昌閣臨水而起,有三層之高,黃牆朱檐,風鈴叮當。拾級走上樓閣,可以將全鎮風貌盡收眼底,飽覽五保湖水天一色的美麗風光。

  如今,閣內陳列著明代名流高啟、沈周、文征明和祝枝山為錦溪所作的詩篇。游客吟唱誦詠,水鄉古鎮美景呼之欲出,大可激發游興。

    十眼長橋

  錦溪橋梁星羅棋布,橋之密度國內罕見,當地名謠素有“三十六座橋,七十二只窯”之說,其中較著名的有十眼長橋。十眼長橋建於明代,與古蓮池、文昌閣、長堤回廊和桃園構成完整的古蓮景區。橋有九柱十孔,全長52米,造型古樸別致,為遠近水鄉所罕見,人稱“小寶帶橋”,是觀湖賞月極佳之處。每逢中秋佳節,游人如織,憑欄賞月,唯見天上皓月與湖中水色相映成趣。

    中國古磚瓦博物館

  錦溪為昆山古磚瓦之鄉,早在西晉時期,錦溪就有制磚燒窯的傳統。如今走進錦溪丁宅的新館址,館內陳列著的1000余件富有藝術魅力和歷史價值的磚瓦珍品,就如同在翻閱一部華夏上下五千年的浩瀚歷史長卷。從新石器時期“半穴式”房屋牆上的“紅燒土”、秦始皇行宮“望夷宮”的磚飾物、漢代城磚、六朝板瓦、西晉紀年磚、宋代鑿榫井磚,到明清、太平天國、民國時期的青磚,乃至以五星為標志的紅磚,應有盡有。

    柿園

  柿園是近代著名畫家、圍棋國手陸曙輪先生故居,因園內有兩株柿樹而得名。主體建築片石山房始建於清同治年間,現為已故老人陸曙輪先生和他的次子陸家衡先生的書畫藝術陳列館。

  陸曙輪又稱柿園老人,昆山錦溪人。工詩、書、畫並擅長圍棋,三十年代曾作為國家隊員迎戰日本棋手。在欣賞錦溪的自然水鄉民居生活的同時,走進柿園感受一下書畫的魅力,不禁心境會淡定很多。

    古董館

  古董館系蘇州薛仁生先生古玩收藏品陳列館。這裡收藏的僅自春秋戰國至今2500年間的歷代水盂精品就達800件。其中北宋越窯三足蟾蜍水盂,小巧玲珑,蟾蜍翹首啟口,雙目圓瞪,後背微隆,尾部不折,前肢自然支撐,後獨足曲蹲,作欲躍之勢。生動逼真,惟妙惟肖,耐人尋味。一對清著名制瓷藝人葛明祥、葛源祥兄弟倆制作的“寶石釉”和“虎貔貅”水盂,更是彌足珍貴。館內還藏有紅山玉镯、戰國玉蟬、西漢雞首壺、化魏石佛、南北朝猛獸尊、唐代鐵瓶、北宋均窯瓷瓶等精品,不乏為稀世之寶。

    錦溪小吃

  到了錦溪,一定要嘗嘗當地的小吃,而且記得要帶一點回家。這樣可以把錦溪的“味道”帶回家哦。

  襪底酥:味道很特別,又鹹又甜。有花生、薄荷、芝麻三種味道的。4元10個,特別推薦。

  海棠糕:一個扁圓柱形的餅,豆沙餡的,上面一層是焦糖的黑色,又脆又甜。一個大概5角到1元不等。

  小柴蝦:因為錦溪就在澱山湖邊上,所以淡水資源特別豐富,尤其是蝦特別的鮮,可以買上半斤邊吃邊逛路邊小店,絕對是種享受。10元一斤。

  雲片糕:相信雲片糕大家都不陌生,但是錦溪的雲片糕口味很多而且很新鮮,尤其是核桃和桂花味的不錯。10元錢4條。(記得買回家要快點吃掉,硬了就不好吃了)

    錦溪小貼士

  門票:50元,包括所有的景點

  租船:60元,可以享受水鄉泛舟的情趣(文:我不是你的天586圖:林棲)

  平樂是安靜和從容的古鎮

  7.平樂:不會讓人失望的古鎮

  一說起古鎮,就讓人產生一種田園籬下的怡然向往之情。然而,讓人失望的所謂古鎮,實在是太多了,尤其是那些名滿天下的江南古鎮。

  並不是風景不好,而是太過熙熙攘攘,讓這些古鎮失去了最優秀的品質:寧靜悠遠。

  當來到成都西南93公裡的平樂古鎮時,那份安靜和從容讓我松了一口氣。小橋流水人家,那些必須要素,這裡一樣不缺,最主要的是,這裡還沒有太多商業氣息的渲染。

  水鄉風情

  平樂古鎮位於邛崃市,是四川省十大古鎮之一。到公元前150年西漢時期就已形成集鎮,迄今已經有2000多年歷史了,這可真是名副其實的古鎮。

  當地的“王家大院”

  平樂古鎮素以“秦漢文化・川西水鄉”風情著稱。這裡的古街巷因勢造形,時寬時窄,石板鋪就的路面特顯素淨,連磚縫中的青苔也嫩得可愛。

  當地美味小吃

  正是秋天,四處桂花飄香,是那種銘黃耀眼的金桂,讓古鎮彌漫著絲絲的歡欣鼓舞。

  去了當地的“王家大院”,和山西的富家大院是截然不同的風格。

  夜晚,在旅店門口的河邊喝茶,大擺龍門陣,古鎮的人們天天都是這麼生活的,而我們這些可笑的城裡人,卻享受得一塌糊塗起來。(圖/文:七色地圖)

  阆中古城

  8.阆中:風水之城處處有“三國”

  提起古城,你自然會想到山西平遙、雲南麗江、安徽歙縣,可排在“保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裡的四川阆中就鮮為人知了。因為它位於川陝甘渝的邊區,交通不便制約了她的知名度。時下,就算飛到重慶,還得坐上三四個小時的汽車才能到達。

  阆中市位於四川北部,嘉陵江中游,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具有2300多年歷史的阆中古城位於阆中市城區南側,是四川省唯一完整保存下來的古城。

  其實,早在1000多年前,阆中就是著名的旅游勝地,杜甫曾贊道“阆中勝事可腸斷,阆州城南天下稀”,蘇轼曾贊道“阆苑千葩映玉寰,人間只有此花新”,陸游也曾在此留下了“城中飛閣連危亭,處處軒窗對錦屏”的佳句。但最為准確概括阆中古城的特點和歷史風韻是這副對聯:“秦磚漢瓦魂,唐宋格局明清貌;京院蘇園韻,川渝靈性巴阆風。”

   風水文化

  俯瞰阆中,阆中城是一個優美的太極圖形,有“中國第一風水古城”的美稱。三面環水、四面環山的阆中就是一個典型的風水福地。嘉陵江流經阆中,像一條巨龍,繞著城市,阆中古城就處於龍背上。阆中城呈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的傳統風水寶地,阆中城市的選址、布局,融山、水、城於一體,具有濃厚的傳統文化色彩和美學色彩。

  “千水成垣,天造地設”,良好的風水,讓阆中自古以來就是宗教活動和人文勝地,著名的風水大師選擇在這裡築占星台,觀測天象,大商巨賈雲集於此,把阆中作為做生意和永久居住的吉地。

  考試文化

  阆中古城的入口是一座狀元坊牌坊,兆示著它是狀元之鄉―――共有4名狀元,116名進士。古城還有我國僅存的兩座貢院之一―川北道貢院,另一處是南京的夫子廟。順治九年(1652年),因四川省省會暫駐阆中,並在此舉行了甲午、丁酉、庚子三科考試。

  貢院古意盎然,連廊通達,亭園規整,現在成了讓後人參觀的考棚博物館,定時還有“考舉”表演,活靈活現的。

  三國文化

  阆中位於“三國(蜀漢)文化走廊”的北段東路,三國古驿道,瓦口隘、管星街、嚴顏寺、立馬銘。張飛遺址遍布,處處有“三國”。

  古城西街有座張桓侯祠,俗稱張飛廟,為一組四合庭式明、清古建築群,占地六千六百多平方米,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對阆中人來說:張飛是這座城市人的偶像和心中的神,他還被譽為“虎臣良牧”,他打仗是猛將,當地方官是好官,特別是在發展蠶桑業,修建水利,除暴安良等方面有很多功績。來到阆中發現整個張飛的形象完全不是莽夫、草將,他其實還是個擅長書法,能寫詩作文章的文人。他可能還是一個美男子,阆中人擅長用遺傳學的觀點敘述歷史,張飛的女兒當了劉禅的皇後,絕不是面容丑陋的女子,於此反推張飛一定不丑。

  阆中人曾從嘉陵江打撈起一塊石碑,上有“漢將軍飛率精卒萬人大破賊首張�於八蒙,立馬勒銘”,據說這就是張飛的書法真跡,尤其是他能用丈八蛇矛書寫出當時十分流行的“漢八分”隸書。

  這座小城裡,居民據說只有五萬,能容納的酒店床位也不過三千,因此街面略顯冷清,但時常被飛馳而過的摩托打破古城的幽靜……漫步街道上,除了張飛牛肉的香味,還有煤爐上烙餅的油味撲鼻而來,擺滿久違的領袖銅像的小鋪,座無虛席的簡陋茶館,街邊小木門後的一角園林、一座窗明幾淨、庭院生花的人家、幾個身穿校服的學生……

  古雅的醋吧

  這時候,你就會領悟到這座古城的魅力,乃是因為平靜和悠閒。盡管這裡一樣有網吧、也有歌廳、也有浴足城,但你不會認為那是古城的特質,你更願意到嘉陵江邊找一小店,眺望一下江景,或喝上一壺清茶,要不然,還可以扭身進小戲院,看一回有名的川北皮影戲―――張飛審瓜。

  阆中小籠包,是沾紅油辣椒吃的。

   建築文化

  徜徉在阆中古城,唐宋格局、明清風貌的風貌讓你稱奇,古街、古院、古屋、古樹渾然一體,繁復中見別致,玲珑中顯精巧。

  阆中山、水、城如唇齒般相襯相倚,人居環境妙趣天成,深谙風水規律。歷代王子皇孫,朝廷命官在這塊“風水寶地”期間,也紛紛廣聘能工巧匠,興土木建府第,擇佳處修別殿,逐漸形成古街巷達61條,古院落更是數以千計,總面積達2.1平方公裡。源遠流長的歷史,原汁原味的古城風貌,被專家學者譽之為“巴蜀古建築的實物寶庫”。

  世外桃源的味道

  9.香格裡拉:世上唯一的世外桃源

  如果這世界上只有一個世外桃園,那一定是香格裡拉;

  如果這世界上只有一個人間天堂,那一定還是香格裡拉!

  “風清月朗,連天芳草,滿綴黃花,牛羊成群,帷幕四撐,再行則城市俨然,炊煙如縷,恍若武陵漁父,誤入桃源仙境。”早在1930年,一位名叫劉曼卿的女探險家,如此記錄她在香格裡拉的感受。而這片牧歌田園,在80年後,依然沒有太大的變化,香格裡拉如此妖娆,以至於時光都不忍帶走它的美麗。

  香格裡拉式的寧靜

  麗江是美的,但是多了一些人間的煙塵;西藏也是美的,但是多了一些自然環境的嚴苛,而位於二者之間的香格裡拉,就不多不少剛剛好。香格裡拉有多種自然景色――雪山、冰川、峽谷、森林、草甸、湖泊,上天是如此厚愛這片土地。由於海拔以及氣候的原因,我來的季節正是山花爛漫時,處處是野杜鵑、格桑花、狼毒花、白色的野山楂花,蒲公英花,我騎著馬兒漫步其間,心都醉了。

  牦牛奶酪,酸酸的醇醇的,很香!

  我住在香格裡拉建塘鎮的紅坡村,四周環山,山峰林立,歡快的屬都河從壩子中間穿流而過,河的兩岸,是白燦燦的野山楂樹。黃昏時分,金色而黏稠的陽光照在河上,點點金光,照到山楂樹的花朵上,白到驚心奪目。最撼人心魄的時刻,是我騎著馬穿過小木橋,一陣風吹來,滿樹的白花落英缤紛,撒滿我一身。

  藏八寶是藏傳佛教中八瑞相的俗稱,是藏傳佛教符號中最著名的一組。

  這個村有一個小小的寺廟叫做大寶寺,亦名仁安寺,它雖然很小,但是卻很靈,很多藏民都來此參拜。這裡的人們有一種清新恬淡的氣息,我騎在馬上,與過往的藏民打招呼,他們不卑不亢,略帶羞澀的回應我。去拜訪一戶藏家,他們拿出最好的食物招待我,我吃不慣的東西,他們也並不過分熱情地堅持。(圖/文:風同學)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