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前段時間看書太多的文字、太厚重的情愫,感覺非常疲乏,所以這個月挑書時我特意會找些輕松的。本月看書很多,主要以圖片為主,看起來不費勁,多半是前兩周看完的,包括《永遠的記憶-中國民居》、《零點學下廚》,《民國人物再回首》、《國寶檔案》、《消失的建築》,只有《歷史的心智》和《中國歷史上的三種人》算純文字的了。這些多種視覺元素相互融合,給予閱讀更多的輕松愉悅。今晚下班回家匆匆去圖書館還書,現在正好做一個總結,也可以繼續泛讀的惬意。
自從看了梁思成的《凝動的藝術》,逐漸對建築產生了興趣,中國的民居,世界古典建築,看到這樣的書總會翻閱一下。雖然很少機會去親臨體驗,從書本中同樣可以領悟深層的內涵,而這本《消失的建築》也讓我產生了更多感受。這是一本法國人編著的深度探索系列叢書,封面上寫著“追尋在別處呼吸的淒美詩章,所有沉睡的或是破碎的,都是獨一無二的永恆”。那些已經消失的建築依然存在於我們的想象和記憶當中。在歲月的侵蝕、人為的破壞下,它們漸漸淪為蒼涼的廢墟、飄逝的塵埃。建築曾被譽為靈動的樂章,而這凝動被打破時,那種淒美竟如此讓人驚艷,其中藏匿的秘密和神奇,有怎能不讓人向往呢?
從尼羅河畔山谷的陵墓、神廟,亞歷山大港不滅的航標,奧林匹亞山的宙斯神殿,希臘人一周不看就覺得生活索然無味的“山羊歌手”舞台,奢華羅馬的大道、引水工程、宮殿,苦難民族猶太人的最後輝煌,文明沖突的犧牲品-巴米揚大佛,兩河流域的歷史見證-巴比倫通天塔,東方奇跡-吳哥,還有中國的牆。。。,所有的照片、復原圖紙、想象中的平面圖或是油畫,都是極具震撼的。書中所有的建築照片基本都是以黃色為基調,一方面體現建築的燦爛壯觀,另外也是塵土的顏色。書中的建築無非是宗教聖地的紀念、舉國力建造的皇陵、皇家別墅園林、古希臘羅馬的大型公共設施,這些都表現了一個民族的經濟文化發展的高度,傾注了他們的精神靈感和心靈的寄托。華美壯觀的圖片,很多讓現代人都驚歎不如。失去的定會留在人們的記憶深處,美好的東西永遠不會消失。
翻完這一本書,有兩個感受尤其深刻。其一就是歐洲建築的恢宏。不能說西方建築的氣勢完全壓住了中國建築,在建築的高度氣魄、蘊涵的人文精神,確實不太好比擬。究其根由,無非是文化的差異。相對於西方古建築的宗教化、神權化,中國古建築多是始終以君權為核心的。我們可以從我國的佛堂寺廟建築中看出,雖然宗教建築也是宏偉壯麗的,但是和皇家的宮殿建築相比,始終屬於從屬地位。西方人的建築往往是作為人神交往的空間而設計的,從高大的立柱可以看出,無論是早起的多利克式,愛奧尼亞柱式,到後來的科林斯式,從樸素、粗壯,到纖細、勻稱,再到添加最新的華麗裝飾,無不體現人性審美的進步。西方這些恢宏的建築中,多數都是為全體公民建造的,無論是奧林匹亞體育場,古羅馬的引水橋渠,羅馬大道,卡拉卡拉大浴場,倫敦的水晶宮殿,基於這樣的用途,這樣的建築給人視覺的展現,同時也讓人胸懷坦蕩。相比較而言,中國的私家園林,即使是集中萬國珍寶的圓明園,百姓是沒有機會關顧的。所以現在的人們在觀賞之余,心中的觸動並不深刻,畢竟那些精致的美妙,和自己沒有太多關系。
另一個感受就是那些消失的建築又是不一樣的消失緣由。埃及的金字塔和神廟,奧林匹亞的劇院、運動場,亞歷山大燈塔,英國的水晶宮,古羅馬的引水工程,還有柬埔寨的吳哥窟,或是被尼羅河洪水淹沒,或是毀於地震,或是毀於火災,或是毀於戰爭,或是被人遺忘在密林深處,真正人為的破壞也有,不過現在依然可以留存有不少遺跡,還可以依稀看到高大的石柱,現在還在使用的古羅馬大道,規模龐大的運動場、神廟遺跡。這些表明西方人更理性嗎?更尊重祖先嗎?其實中國人的理性和對祖先的崇拜是更甚的,只是現在無論你去洛陽、西安、開封、南京,真正留存下來的也最多是些明清遺跡了。我們去洛陽除了可以看到白馬寺、龍門石窟,真的在城市裡面可以看到一個古都的樣子嗎?我們去西安,除了看到圍牆圍起的土丘,還能看到大明宮、未央宮的屋檐嗎?中國人“禮的精神”表現出的寬容忍讓是西方人不能理解的,只是這種“理性”並不是真正哲學意義上的理性,是對正常人性的壓制。尤其是作為社會最底層的草民,當真的生存底線被觸及時,那樣的反抗也會是另一種強力的破壞。在王朝更迭中,屠城、殺虐、破壞往往也是慘烈的,所以作為歷史的見證,留給我們看到的漢唐,乃至宋朝的建築也成了鳳毛麟角。
文中最後提到的北京城的毀壞也是讓人心痛的。書中不少圖片記錄了北京的老城牆,永定門、正陽門、東直門朝陽門。。。若干宏偉的建築,連綿的城牆等等都是毀於50年代的重新規劃。我現在完全理解梁思成、林徽因為保留這些建築四處奔走呼號時的心情,也理解那些城牆被拆毀時心中堤壩的垮塌,一種無力感,說不出來的痛。很多人將這樣的錯誤歸結為蘇聯專家的草率,其實真正的原因大家都非常清楚的,即使他們為了國家的開創流了很多血,他們的錯誤終不能得到原諒。那些名字看在眼裡,也都記在心上。
“建築就是石頭寫的歷史”,它可以抵擋時光歲月的侵蝕,但是終不免灰飛煙滅的命運。這只是視覺意義上的消亡,而正是那些影像的消失才發覺它的彌足珍貴,刻在心中的痕跡是永遠不會磨滅的,當那些碎片依稀回到記憶,給心靈的震撼又是可以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