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羅家壩遺址距今3000年歷史 系現存最大巴文化遺存

羅家壩遺址距今3000年歷史 系現存最大巴文化遺存

日期:2016/12/15 15:15:12      編輯:古代建築

  《山海經·海內經》記載:西南有巴國,太白皋生鹹鳥,鹹鳥生乘厘,乘厘生後照,後照是始為巴人。雖然四川被人們稱為“巴蜀”,但巴文化的發掘研究和利用遠遠落後蜀文化。

  如今重慶、陝西、湖北等地都在就巴文化起源尋找依據,省人大代表、宣漢縣委副書記、縣長唐廷教則建議,達州是巴文化的起源地之一和巴人活動的腹心地帶,境內宣漢縣羅家壩遺址和渠縣城壩遺址是川東北地區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好、文化內涵最豐富的巴文化遺址。四川應該借此挖掘巴文化豐富內涵,搶占巴文化考古研究制高點,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巴文化起源與發展中心。省人大代表、四川文理學院院長孟兆懷也建議,全力實施“巴蜀文化品牌”工程,盡快啟動羅家壩遺址和城壩遺址博物館考古遺址公園的建設。

  全國現存最大的一處巴文化遺存

  “要爭巴文化的起源,最重要的是要有巴文化的遺跡。”唐廷教介紹,達州在巴文化的打造上占盡了先機,2001年就被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羅家壩遺址。該處遺址文化堆積深厚,年代久遠,初步估計距今約3000——4700年,是全國現存最大的一處巴文化遺存,一直和成都金沙遺址、古蜀大型船棺葬遺址一道,被稱為“繼三星堆遺址之後古巴蜀文化的三顆璀璨明珠”。

  然而,養在深閨人未識的羅家壩遺址除了在考古界引起注目外,並不為旅游界所知。對此,唐廷教建議,應該及時開展羅家壩遺址下一步考古發掘工作,高標准建設羅家壩遺址公園,將其作為一個載體來宣傳和弘揚巴文化,讓更多人知曉。

  高標准建世界級遺址公園

  “目前宣漢已向國家文物局和省文物局申請,加快遺址的後期發掘,同時加大遺跡的保護措施。”唐廷教告訴記者,宣漢將在這個基礎上,力爭用3年時間,申請在巴文化遺址的核心區建成世界級的遺址公園和博物館。

  “到公園來參觀肯定能看到很多珍寶,不虛此行。”唐廷教說,羅家壩遺址目前已清理發掘數十座墓葬和灰坑,出土了大量青銅器、陶器、骨器、鐵器、玉石器等隨葬品,包括一柄巴人的標志性兵器——柳葉劍。“這些文物涵蓋新石器至夏、商、西周、春秋、戰國、秦、西漢、東漢時期,歷史年代久遠,文化積澱深厚。特別是疑為巴國王侯墓的33號大墓,出土的大型青銅禮器、巴式青銅兵器和彩色陶器等,還有稀世罕見的巴人印章。這在全國已發現的所有巴人遺址中規格最高的,它填補了巴文化研究空白。”

  孟兆懷也建議全力實施我省“巴蜀文化品牌”工程,啟動羅家壩遺址和城壩遺址博物館考古遺址公園的建設。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