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龍游發現一新石器遺址 穿越4000年揭秘先民生活

龍游發現一新石器遺址 穿越4000年揭秘先民生活

日期:2016/12/15 15:12:27      編輯:古代建築

 

    浙江省考古所的張先生向記者展示這次發現的新石器時期的文物石钺和石杵 汪劍弘/圖

 

    龍游在商周時代稱為“姑蔑”古國,秦王嬴政25年設太末縣,唐代改名龍丘,五代時才稱龍游,是浙江省歷史上最早建縣的13個縣之一。龍游數千年的文明史,現在再次得到印證,7月7日,在龍游縣湖鎮鎮下庫村茶葉山背,考古人員發現一處新石器時代遺址,時間初步確定為距今4000年。

    遺址現場位於中鐵五局杭(州)長(沙)客運專線附屬工程龍游制梁場工地,此前在這裡發現了10多座古墓(相關:龍游新發現一處古墓葬群十多座古墓跨越漢代至宋代)。在發掘古墓時,考古人員發現了地面上散落著的石塊有些奇怪,仔細一看,竟然是個石器。由此,4000年前先民的居所再現人間。

    文保員黃土堆裡發現石器

    龍游縣東部沃野千裡,一直以來便是文化積累沉澱較多的區域,此次發現的新石器時代遺址的湖鎮鎮下庫村正位於這一文化帶上。當地文保員袁成兵就住在遺址附近,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愛上考古和文物保護的他,此次在發掘古墓時也一直在現場幫忙,尤其是晚上還承擔著保護考古場地的重任。

    整個古墓群區就是因為施工才被發現,所以考古場地就是一個大工場,挖掘機、推土機的轟鳴聲不絕於耳,在偌大的施工現場,那10余座古墓就如同一個個孤島:每處古墓周邊的一圈土堆沒有被挖去,聳立在黃泥飄揚中。作為經驗豐富的“老考古”,袁成兵就在這樣一個個“孤島”上來回走動。

    7日那天,地面上的一塊石頭引起了袁成兵的注意,他覺得那塊石頭有點異常,拿到手上,除去浮泥,袁成兵突然意識到那是一個石器,但無法辨別器型。於是他馬上向上級作了匯報:考古現場發現石器了。袁成兵說,石器不好辨認,要不是他見得多了,根本就不會在意那腳底下的一塊小石頭。

    古人用具斷代距今4000年

    因為發現石器時,這時期的整個文化層基本上已經被施工破壞了,工作人員只能從地表表面尋找蛛絲馬跡,幸好大家還找到了更多的石器和當時陶器的殘片,大約有40余件。在考古人員臨時借住的一間民房內,記者見到了這些遠古的物件。

    “這個是石钺,這個是石锛,這個是石杵,這些都是當時的陶器殘片。”龍游縣博物館副館長朱土生指著數十件堆放在地面上的“寶貝”,將一些石器的名稱一一告訴記者,其余還有石簇、石棰等。他說,由於施工的緣故,現場目前就只能找到這些器物了。“不過根據這些器物,基本也可以判定這個遺址的年代和當時的一種生活狀況。”

    根據石器的器型和幾片夾炭陶片,省考古所專家和朱土生基本上判定,這次發現的遺址屬於新石器晚期至商早期,時間距今為4000年左右。朱土生認為,這些器物的主要特征是地方文化內涵深厚,有著典型的良渚文化印記,對研究龍游姑蔑文化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龍游下庫村茶葉山背新發現的石器

 

    龍游人養豬超過4000年

    在龍游境內,衢江南岸的支流如羅家溪、社陽港、靈山江等流域的龍游東部地區都是先秦時期龍游先民活動的中心區域。此次新發現的這個遺址,就位於羅家溪和社陽港之間,離衢江南岸也不遠,正處於這一文化帶內。根據資料得知,衢江南側各支流的文化遺址大多集中在這些支流的下游至靠近衢江的丘陵平原相接的區域,明顯形成了大抵以龍丘山為核心的龍游縣東部區域和以姑蔑城為核心的靈山江至東部羅家溪流域,其次是以新安縣(今常山縣)城為核心的常山港、江山江匯合處至東部的烏溪江、羅樟源下游地區。

    歷年來,在龍游發現的新石器時代遺址有寺底袁遺址、雞鳴山遺址、牛形山遺址、方坦遺址等十余處,都是位於龍游東部地區,其中寺底袁遺址跟這次發現的遺址距離不遠,當時還出土了穿孔石器、紡輪、石刀、夾炭黑陶片等40余件,其中一“豬頭”形象的石器表明浙西先人飼養豬的歷史長達4000多年。之前在龍游方坦村新石器時代的遺址上采集的一塊動物膑骨蓋,還發現了一個深深雕刻在其上的文字圖案,刀鋒犀利,排列似無規律,殘存4厘米見方,骨骼已石化,據此推測該古文字距今至少有七八千年了,堪稱天下第一甲骨。

 

 

考古人員在現場勘察新石器時代文化層

 

    揭秘4000年前漁獵生活

    此次發現石器的湖鎮鎮下庫村茶葉山背,在未經施工和考古發掘前,一直以來都是附近村民種植橘樹和茶葉的小山包,高出地面20余米,山包頂部比較平整,是一個台地形狀。這個台地東靠社陽港、西接羅家溪,北臨衢江,依山傍水,俯視著眼前的一馬平川,是先民定居生活的最佳居所。

    “這處台地三面臨水,不僅交通方便,同時取水也方便,很適宜先民生活。”朱土生認為,從出土的石器和陶器判斷,當時生活在這裡的先民社會已經比較發達。“石钺、石锛、石簇等不僅是生產、狩獵工具還是戰斗武器,石杵等谷物加工工具,都說明當時的農業已經很發達。”

    根據專家的描述,結合此前在龍游發現的同時期石器還有紡輪等,一幅4000年前的男耕女織、捕魚狩獵的先民生活場景便展示在我們眼前:在一片高地之上,矗立著一座座茅廬,幾個男子一起用石钺開墾著土地,一個男子用石锛加工一塊木板,而在不遠處又有幾個男子用石簇制成的箭瞄准一頭小鹿,坐在茅草房子前的女子們則在用紡輪紡線織布,或者用石杵搗著稻谷,幾個小孩子結隊抬著瓦罐裡的清水,從溪邊走回部落……

    鏈接:

    我市境內新石器時代文化主要遺址


    衢江區上方鎮境內的蔥洞、觀音洞遺址就是一個典型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也是迄今為止人類活動在衢州的最早例證。正是根據這一遺址的出土文物,將衢州的歷史提早到距今六千年前。

    各縣市區(除龍游外)的新石器遺址有柯城區石梁柘川遺址、柯城區華墅航頭山遺址、衢江區大洲清水遺址、衢江區橫路汪村遺址、江山王村山巖尾遺址、江山石門達坪遺址、江山長台營盤山遺址、常山輝埠大埂遺址、常山獅子口山頭篷遺址、開化汶山大墩遺址、開化池淮鯉魚山遺址、開化中村雙溪口遺址等。

    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文物有石矛、石斧、三孔石斧、石簇、石锛、石璧、石钺、石鑿、泥質陶豆、夾砂陶釜、印紋陶罐、動物骨骼化石等。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