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寶積巖遺址

寶積巖遺址

日期:2016/12/15 15:05:34      編輯:古代建築
寶積巖遺址
寶積巖人牙化石是在桂林市中山北路寶積山的一個巖洞中發現的。該洞洞由主洞和若干支洞組成,洞口方向為南偏西,高出附近地面約8米,高出水塘水面約12米,洞口高約4米,主洞口2-5米,寬6-22米不等,深44米。人牙化石和哺乳動物化石及石器發現於主洞的堆積物中。洞內堆積分三層:上層為膠結堅硬的石鐘乳蓋板;中層為灰黃色膠結土,內含石灰巖角礫,化石和石器;下層為黃色亞粘土,不含化石。
發現經過:
1979年5月間,全國舉辦首屆青少年科技成果展覽。位在寶積山山麓的廣西師范大學附中,有一位畢業於北京大學的歷史教師李慶忠,想起了近在眼前的洞中化石。他在學生中組織了一個“古生物化石發掘小組”,開展課外科研活動。他們在殘存的主洞北壁殘余堆積中,采到了一批動物牙化石,還在洞口的鈣華板下發現了炭粒和動物燒骨。
是月的一天,李老師將新采的化石送來榕樹樓上的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希望我們能幫助鑒定。我在他送鑒的化石中,分揀出了一種酷似人牙但小於人牙的猴牙,又發現了6顆大於猴牙的人牙,立即建議為了慎重起見,請他帶上這些標本迅速到南寧廣西文物工作隊,再作進一步的鑒定。
是月底,李老師帶去的人牙化石標本,果然振奮了廣西文物工作隊。他們表示要馬上來桂林,搶救殘存的遺物,以探個究竟。
6月5日,到達桂林的自治區文物工作隊的彭書琳、陳遠璋與我市文管會考古組的陽吉昌、筆者等去附中,觀察了現場,接著向張、諸兩位校長匯報鑒定情況,並報告正式發掘事。彭書琳匯報說:送去的6顆人牙中,有兩個石化已深,屬更新世晚期智人牙化石。由於其所具有的重要性,這兩顆人牙可暫留附中展覽,展出結束後送交文物部門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