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蘭溪西姜村探索古民居保護新路

蘭溪西姜村探索古民居保護新路

日期:2016/12/14 12:09:55      編輯:古代建築
    古民居保護是道難題。老宅子老了,修繕需要大量資金;農民既缺錢,又不願住在老房子裡。怎麼辦?蘭溪市水亭畲族鄉西姜村想了個法子,對外招募“榮譽村民”,只要願意出錢修繕古民居的,就可以擁有古民居10年的使用權。

    這個法子有用嗎?今天,記者前往西姜村一探究竟。西姜村歷史悠久,始於元朝,是三國名將姜維後裔集中居住地。全村有305戶860人,是個典型的蘭溪農業村。

    盡管是深秋了,午後的陽光依然強烈。站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西姜祠堂旁,村主任姜錦良如數家珍。西姜祠堂建於明代,占地3067平方米,曾被著名古建築學家羅哲文譽為“全國最大、最有人文價值的民間家廟”,去年5月被列為全國文保單位。

    這還不是村裡最古老的房子。這個依山而建的古村落,散落著許多古民居,元明清三代都有。然而,因無人居住、年久失修,許多古民居都已有不同程度的破損,甚至倒塌。

    據姜錦良介紹,2012年,村裡曾對所有老房子進行了統計,保存下來有110幢。可到今年,保存尚好的僅70幢左右。

 

    “去年西姜祠堂被列為全國文保單位後,我們就在想古民居怎麼辦。”姜錦良介紹,按照農村“一戶一宅”的政策,農民建好新房後,老房子的宅基地就該收歸村集體所有,老房子將進行拆除。“這都是我們祖先留下的寶貝,許多廳堂‘牛腿’雕刻精美,哪捨得拆呀?”69歲的村民姜九芝說。

    可想修繕,保存些村落的記憶,西姜村實在沒有能力。姜錦良表示,村集體一年的收入僅3萬元,維持村裡日常的開支還有困難。

    捨不得拆,又修不起,怎麼辦?鄉黨委副書記徐旭升是西姜村的聯村干部,9月初,他跟村兩委開會時,想到了招募“榮譽村民”的點子,得到大家的一致贊同。“我的初步設想是,可以把一些有價值的古民居保護下來,而更長遠的打算是,10年之後,修好的古民居可以繼續出租,讓村集體有份穩定的收入。”徐旭升說。

    9月初發布的招募啟事,並未在蘭溪本地引起多大反響。到目前為止,僅有三四位市民前來問詢。但西姜人並不灰心,他們認為可能是發布平台不夠大,愛好古民居、古建築的文化人沒有看到的緣故。

    姜錦良甚至極力要求記者到他老家看看。西姜47號,是姜錦良和哥哥的老房子,由祖父傳給父親,父親傳給他們哥倆,是清初的建築。記者看到,3間房約70平方米,基本保存完好,天井上的青石板透著歷史的晨光。“其實這樣的房子修修五六萬元就可以了,老房子住人可舒服了,冬暖夏涼的,真的很不錯。”姜錦良賣力地吆喝著。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