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連日降雨污水亂排蘭溪古城牆坍塌

連日降雨污水亂排蘭溪古城牆坍塌

日期:2016/12/15 1:19:40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轟”一聲,前天中午12點30分左右,蘭溪一段古城牆突然坍塌,造成一人受傷,兩車相撞(詳見《浙中城事》5月19日3版)。事發後,蘭溪市相關部門趕赴現場救援,處理善後。

  昨天上午,浙江大學的專家趕赴蘭溪,勘察事故現場,得出初步結論,連日降雨、飯店污水亂排、城牆年代久遠等都是引發城牆倒塌的原因。

  兩大主因

  城牆經受了上百年雨水浸泡


  昨天下午,蘭溪下著小雨,城牆坍塌處,已經用防雨塑料布掩蓋,周邊的碎石也被簡單清理過,沿江路仍封閉,車輛無法通行。

  蘭溪市市政工程管理處處長徐曉明告訴記者:浙江大學的專家已勘察過現場,初步認為,連日降雨導致城牆水分飽和,是倒塌原因之一。

  記者從蘭溪市志辦了解到,蘭溪古城牆始建於北宋,沿蘭江修建,現在沿江尚存的600余米城牆基礎部分仍為明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建築,清代進行過重修。

  歷史上,這段古城牆也多次因為雨水的原因遭到破壞。

  上世紀90年代,蘭溪西門城樓倒塌,蘭溪市政府對城樓進行了重建,到現在還不到20年,為何這麼快就抵擋不住雨水侵蝕?

  對此,徐曉明說,蘭溪的古城牆並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包圍式城牆,而只是一面擋牆,城牆上方就是城市道路。

  上世紀90年代,西門城樓倒塌後進行重修,但為了維持城樓周邊城牆的原始性,不對文物造成破壞,只對城牆的表層做了一些加固處理。“城牆年代久遠,經受了上百年的雨水浸泡,比較容易引發坍塌。”

  原因之三

  隨意排放生活污水腐蝕牆體

  另外,城牆上煲莊飯店隨意排放生活污水也對城牆造成一定破壞。

  記者了解到,1995年,西門城樓重建後。因為江濱的一線絕佳景觀,古城牆上,建起了不少仿古餐飲、商鋪,其中尤以煲莊居多,生意相當火爆。

  不過,周邊不少居民曾反映,這些商鋪經常將餐廚污水偷偷排放到城牆上,造成這一帶腐臭不堪。

  對此,徐曉明也表示,這些飯店的排污口都是接到城市污水主管道的,但確實有不少飯店員工私接皮管將污水排放到城牆上,把城牆當做他們的洗滌室。

  行政執法部門和工商部門已經勒令周邊煲庒、飯店停業,等一切整頓好後再開業。

  後續工作

  正在擬定修復方案

  專家對事故原因排查後,昨天下午,蘭溪市相關部門對城牆坍塌部門用噴漿進行固化,避免再次坍塌,並組織人員對城牆其余部分進行“體檢”,排除安全隱患。

  對於倒塌的15米城牆,蘭溪市政府也已經啟動修繕工作,目前相關專家正在著手擬定修復方案。

  徐曉明表示,蘭溪古城牆是蘭溪市文物保護單位,要根據《蘭溪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管理辦法(試行)》的要求進行綜合維修和整治。“目前專家們還在收集周邊建築物和城牆資料,擬定具體方案至少需要一個星期。”

  市民提議

  將古城牆改造成公園保護

  作為蘭溪標志性建築,古城牆的倒塌引起極大反響。

  有網友痛心地表示:“古城牆承載了太多不該承載的東西,終於坍塌了。”

  在蘭溪本土論壇上,一篇“老城牆坍塌”的帖子,點擊量近2萬,回復接近400個。

  事實上,早在1995年西門城樓重建後,古城牆上飯店林立,就有不少蘭溪市民反對,認為城牆邊建房會加重城牆的負擔。

  這次坍塌事故後,又有市民重新提議,認為古城牆作為蘭溪的歷史標志,應該得到更好的保護,不如把城牆改造成面向大眾的江濱公園更為合適,既利於文物保護,也能讓更多蘭溪市民受益。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