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宏村,尋找老宅門裡的風景
日期:2016/12/16 18:44:46   編輯:古代建築穿“牛腸”逛“牛胃”
半月形的青色拱橋,風吹不動的南湖水,水邊粉牆黛瓦,參差錯落,偌大一個徽商家園沿水而息。宏村是個半天就能走完的地方,卻不是一兩天就能了解的。很多緊閉的門後,深藏萬般風景。
在街上閒逛,腳下是一色青石板,抬頭是一色馬頭牆。路是不大容易認錯的。明朝風水先生花費10年時間進行研究,和宏村人一起把村西河水引進村子,宏村的小巷都留一條水渠跟著巷子走,有“牛腸”之說。水往低處流,一總歸攏進村口的南湖。人往高處走,走到最高處,就是位居村中心的“牛胃”,有個儒雅的名字“半月塘”。這個牛形村樣樣齊備,河上四座橋,村口兩株樹。精致的屋宇接連不斷,森然的高牆緊密呼應。經過幾百年的風風雨雨,宏村處處已顯出蒼老,但蒼老而風骨猶在,竟然沒有太多的破敗感和潦倒感。
老宅深深故事多
當年,背著行囊匆匆離家的徽州人,在外面發財之後,把大把的銀子帶回徽州,徽州漸成東南富庶之地。
承志堂,用了60萬兩白銀建築,10萬黃金。黃金不是用來購置東西,是打磨成金粉塗在木雕上,讓所有木雕顯得金光燦燦,至今依舊閃耀著年代久遠的光輝。老房子多以天井為中心,四面高牆圍護,唯以狹長的天井采光、通風,外牆很少開窗,給人一種幽暗迷離的感覺。
據當地人講,除了防盜之外,還有“暗室生財”的講究。
在天井中舉頭可望一片天光,徽州人從商講究老天落雨為金落雪為銀,在自家的天井中接水,肥水不流外人田。徽州獨有一種“商字門”,門頭梁上方一個元寶托,可視為“商”字的一點,左右下放兩只雀替,則構成商字的一橫和兩點。其下立一門框,當人通過,便有了“人”,從造型上看,像一個“商”字。有了商字門。除七品以上的官人任何一個穿堂入室的人,無論官職幾品,來此均從“商”字胯下過。這阿Q式精神可謂到了極致。
一晨一晚最醉人
月塘是宏村的中心,圍著月塘居住的,都是德高望重之輩。我住的根心堂為乾隆年間所建,兩百多年前的雕花門板,刻滿了吉祥的圖案。阿姨自己家人住東廂房,西廂房是小兒子的婚房,兒子媳婦婚後去了廣東。婚照留給了媽媽,大紅的“喜”字還在窗上。在村裡轉了太久,不捨得回房間,眼看著燈一盞一盞地熄。阿姨和她的兒子放心不下我,就一直等在門口。
早上起來,推門出去就是月塘。一池碧綠,水波不驚。層層疊疊的粉牆黛瓦自顧自地照著鏡子。不消一會兒,月塘邊就開始熱鬧起來。早起的村民已開始了一天的勞作,媳婦們揮動著棒槌“梆梆”地打著衣裳與青石;老人們點著爐子,剝著新鮮的毛豆,與左右街坊聊著那幾個來畫畫兒的後生;更多的是游客們架起“長槍短炮”,各自捕捉各自的徽州。閒著的,只有貓咪與狗一點兒不怕人地在你面前跑來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