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老人黃有柏醉心長汀城區古建築修復
日期:2016/12/14 10:52:11   編輯:古建築工藝(閩西日報訊 記者 傅長盛 通訊員 黃啟元)昨日,在長汀縣由成龍先生捐建的臥龍書院工地,73歲的名城管委會工程部古建築設計顧問黃有柏,又來到現場指導木結構安裝,督促工程施工進度。
黃有柏是古建築民間設計師。五年前,他被長汀名城管委會聘請為四大街區保護修復開發項目和一江兩岸景觀修復工程擔任設計師,成為名城保護修復的“編外總工”。老黃不顧年高體弱,為名城古建築修復繪制了大量圖紙,為古建築修復提供施工依據。不久前,黃有柏榮獲首屆(2015-2017)“長汀縣優秀人才”稱號。
黃有柏是策武鎮人,高中畢業後醉心於汀州傳統古建築,四處拜師學藝,學習木工、雕花、美術、彩繪、泥塑等技藝,跟隨師傅走南闖北。上世紀七十年代,他在公社糧站參與輸送設計,因而接觸了建築設計的有關知識。通過不斷地自學,加上多年古建築施工經驗,掌握了古建築木結構施工圖畫法,成為當地古建築設計能手,設計了大量寺廟、亭廊,聲譽不胫而走。
擔任長汀名城管委會的設計顧問後,黃有柏參與了店頭街、兆征路街道立面改造設計,丁屋嶺古村落、新橋曲凹古鎮、一江兩岸太平橋長廊、艄公樓、大夫第五鳳樓等項目木結構施工設計。經他手繪建成的閩西風格古建築,在現代都市的語境下,顯得更美不勝收,古韻穿雲。
近年來,黃有柏專注於閩西傳統風格元素研究。斗拱是中國古建築最具特色的構件,主要由一些名為“拱”的橫木條和名為“斗”的方木塊上下重疊交織而成,位於柱頂和屋檐之間,起承托屋檐出挑、彰顯建築等級的作用。閩西風格的木結構古建築,屬於傳統徽派建築風格,斗拱一般存在於門樓上,形狀若蓮花,精致小巧,主要起著裝飾作用。在名城修復實踐中,老黃繪制了大量閩西風格斗拱、雀替、牛腿等精美建築構件,作為新建、修復古建築必不可少的元素,讓這些千年傳統建築樣式繼續傳承守望。剛修復成功的一江兩岸大夫第五鳳樓,兩層屋面翹角凌空,屋檐之間密集有序的蓮花式斗拱精美排列,深得各界的好評。
自2010年以來,長汀縣在做好五通店頭街區、南大街區、東大街區和水東街區等四大街區保護的同時,重點進行“一江兩岸”項目建設,貫穿6座大橋,全長約2.1公裡,將保護修復大批古建築。
黃有柏表示,只要身體允許,將繼續為長汀名城修復保護建設奉獻余熱,同時又希望,他的古建築設計事業後繼有人。
(來源:閩西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