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工藝 >> 中國的古建築“硬花活”,美呆了!

中國的古建築“硬花活”,美呆了!

日期:2016/12/14 10:42:28      編輯:古建築工藝

磚雕,俗稱“硬花活”,是中國一種古老的建築裝飾藝術。

 

它是以物質生產為基礎,伴隨著建築的發展,磚制材料在建築中的應用而出現的,是在滿足當時人們樸素的精神需求、信仰追求和審美要求等社會生活的需要而創造的藝術形式。

 

牆面磚雕 河南安陽修定寺塔(唐代)

 

門頭磚雕/上海豫園

 

望柱磚雕/甘肅臨夏北拱

 

磚雕成品之所以能經受數百年的日曬雨淋,是因為它是經過復雜的工藝流程制作而成的。磚雕從原料的選取到全部工序完成要經過30多個環節。

 

首先是要燒制出青磚。從原料的選取到出窯,要經過選土、制泥、制模、脫坯、涼坯、入窯、看火、上水、出窖九道工序,燒制磚的窖體積非常小,據說是為了“好看火、易操作、出好貨”。

 

燒磚時一般不用“大火”,初點窖用的是“小火”,行話稱其為“熱窖”。熱窖一天後才轉為“中火”,一般燒一窖磚的時間是三天三夜。

 

通常在燒完後會用“柳罐”將池水汲上窖頂,潑於覆蓋在磚塊頂部的土層上,讓水經過土層滲透過濾,將全窖中的磚塊淋透為度。

 

色彩以青灰色為最好,磚太脆硬不易雕刻,太灰白則不經久耐用。“成磚”上水後,打開“窖門”與“窖頂”散熱冷卻兩天兩夜後出窖。成磚出窖時,須對焦磚、裂磚、變形磚進行嚴格剔除。一窖成磚中,大抵可篩選八成左右的雕磚成品。

 

墀頭磚雕/山西碛口黑龍廟

 

二龍戲珠磚雕照壁/河北蔚縣暧泉

 

磚雕一般制作程序是先用磚蘸水磨平,接著進行“打稿”,“打稿”包括畫稿與落稿兩道工序,傳統畫稿一般是請當地名畫家、名書家前來打樣。

 

落稿是將畫稿復印在磚面上,即在畫紙上用縫衣針順著線條穿孔後(約一毫米一個針孔)平鋪於磚面,用裝著黑色畫粉的“粉包”順著針孔輕輕拍壓畫稿。

 

在雕刻時先將磚塊切割成所需尺寸,再把雕面和四周磨成平面然後進行“打坯”與“出細”。打坯就是用刀、鑿在磚上刻劃出畫面構圖,景物輪廓、層次,確定景物具體部位,區分前、中、遠三層景致,這道工序需要有經驗的大師傅來完成,非常講究“刀路”、“刀法”的技巧。

 

這中間一是要“打窟窿”,即用錾子將圖案以外的空隙部分剔空到需要的深度、並將底部剖平、以顯示出圖案的大抵形狀;二是要“镳”,即對圖案的深淺層次、遮擋關系進行大略表現。最後的修飾是對細部進行進一步加工,對粗糙不光潔的地方,用糙石磨光;磚面遺留的沙眼,用磚灰調適量豬血填補。

 

揚州彩衣街30號門樓上的磚雕

 

 

作為建築的重要裝飾藝術,由精湛的技藝、深厚的文化內涵與獨特的藝術手法熔鑄而成的磚雕,清新質樸而又巧奪天工。磚雕對整座建築起著點題作用,不僅突顯著戶主的身份和意趣愛好,也載負著各個時代不同的文化傳承,留下了時代深深的烙印。

 

 

 

 


(來源:微信號有品生活)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