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陽水木謝安之博士談古寺院古建築修繕
日期:2016/12/14 10:50:59   編輯:古建築工藝【題記】東漢永平十一年即公元68年,中國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馬寺在洛陽建成,忽忽兩千載,迄今已有萬余座寺廟遍布大江南北。悠悠歲月,雨露風霜,花開花落,人世滄桑,這些古老的寺廟在傳播佛教文化、造福天下的同時,不可避免地面臨建築老化的困境,如何對其進行修繕保護成為一個廣受關注的問題,筆者帶著這個問題采訪了向陽水木設計事務所總裁謝安之先生。向陽水木設計事務所是一個致力於推動智慧城市建設的高新技術企業,提供優質城市規劃與建築設計、寺院古建與壁畫修復服務,因其每一單作品都精益求精、具現深度人文特質而備受好評。
當筆者走近中關村創業大廈714門口時,便聽到美妙的梵樂由屋內傳出,猶如炎炎夏日吹過一陣清風;步入室內,清幽的檀香飄入鼻際,身心瞬時放松下來。粗布茶席簡潔雅靜,在所有向陽水木人和煦的微笑中,筆者落座,開始了與謝安之先生的交談,如下為采訪實錄。
筆者:謝先生您好,很感謝您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來接受我的采訪。
謝安之:您太客氣了,我了解您的采訪意向後,覺得是一次具有人文關懷的交流,與我們事務所的宗旨相符,有道是“同心之言,其嗅如蘭”,我需要向你表示感謝呢。
此時,向陽水木的助理將泡好的毛峰分入每人的茶盞,湯色清亮,香氣撲面。
謝安之先生對筆者說:天氣熱,喝杯綠茶。
清茶入口,我們的交談也漸入正題。
筆者:謝先生,在我們國家,佛教信仰盛行,寺廟數量龐大,但是許多歷史悠久的寺廟面臨著游客承載量大、建築老化等問題,社會上開始出現對古寺廟進行修繕保護的呼聲。向陽水木作為一個對古建保護頗有經驗與心得的企業,對這一現象有如何看待?
謝安之:如您所說,佛教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寺廟分布廣泛,俗話說“天下名山僧占多”,這充分體現出寺廟是自然、人文等要素的融合之地。在我國,被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寺廟有一千多處,是我們民族文化精華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今人們對古剎的保護意識逐漸增強,不僅把寺廟當作一個祭拜祈福之所,同時也將之視為一個自然、人文完美結合的心靈聖地。我們“有求”於寺廟、棲心於寺廟的同時,也應對之進行保護與愛惜,讓祖先留下的文化遺產經由我們再傳給我們的後代。
筆者:對,不能讓歷史文化遺產面臨無法傳承的困境。那在進行古寺廟修繕保護的時候,需要注意一些什麼呢?
謝安之:寺廟的選址對自然條件有著獨特的要求,在建設的時候已融合了佛教文化、地域文化等要素,實現了天、地、人三格的完美融合。所以,修繕保護古寺廟,首先要考慮如何維持這種融合。這就要求對古寺院進行復原性修建、小尺度改造,力求恢復原貌,不僅僅保留建築形態與布局,更要講究其格局與氣質的重現。
例如,古寺廟建築內木質材料較多,常見的損壞有木柱柱根糟朽、柱身劈裂折斷、檩條彎垂腐朽、枋子彎垂缺失、木構架傾斜拔榫等。這主要是由於潮濕、屋面荷載較大等原因所致。現在的合金材料可以克服這些不利因素,但是使用合金材料就會破壞寺廟原有的神韻。所以,還是需要使用相同、最起碼是相近材質的木料進行修復。柱根糟朽的處理方法一般是柱根包鑲或者墩接,檩條、枋子發生糟朽的,若糟朽部分不超過斷面面積的1/3時可采用剔補的辦法,即將糟朽部分剔除,將接觸面刨磨光淨,然後用材質相同的木料在糟朽部位粘結牢固並用鐵釘固定;當檩枋斷面糟朽超過1/3時則已影響構件的受力性能,則必須進行更換。 當木構架各構件基本完好但整體出現傾斜、拔榫現象時,則需采取打牮撥正的辦法。零星木構件破損、缺失的如斗拱的升、斗、昂、耍頭,長短窗的仔料、屜心板、裙板、框料,掛落、飛罩等則修繕比較簡單,
只需更換整修即可。這樣既不會破壞建築結構,也不會影響原有氣質。
還有一些古寺廟,因為歷史原因受到較大損壞,原有面貌無存,這種情況下就要考慮該寺廟的功能屬性,在重修的時候要充分體現出其作為佛教傳播地的特點,與此同時,也要與地理條件、地域文化等因素相結合,盡可能地向原貌靠攏。
當然,古寺廟的修繕與保護還有很多值得注意的地方,這不僅僅是一種經濟行為,還是一種文化行為,對於提高國民的民族文化認同感與自豪感大有裨益,功在當代利在千秋,需要大家共同參與。
筆者:古寺廟的修繕保護的確是一種文化行為,您說的太好了,可以再深入談一談嗎?
安之:很多人認為古寺廟包括其他古建築的修繕保護就是一種資源開發,是為推動旅游產業、經濟發展服務的,這種認識比較粗糙淺薄。古寺廟的修繕保護有其經濟價值,但同時其文化價值更為重要,正如之前所說,古寺廟是自然與人文的融合,承載著我們傳統的堪輿理念、建築審美觀念、宗教信仰、人生觀照等等。古寺廟修繕保護讓寺廟所承載的這種文化底蘊得以延續,綿澤子孫,能讓我們的後代乃至整個世界認識到我們的優秀民族文化,對古寺廟的修繕保護可謂是“建設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
筆者:聽君一席語,勝讀十年書,與您的交談讓我深有感觸,受教了。真的很期待下次還能采訪您。
安之:不敢當,對古寺廟修繕保護價值的宣傳還需要像您一樣的記者貢獻力量,我需要向您再次表示感謝。
在與謝安之先生的交談中,我深深被“古寺廟修繕保護不僅是一種經濟行為,更是一種文化行為”這句話感動,期待讀到這篇報道的您對古寺修繕保護加深一層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