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建築的特點
日期:2016/12/14 10:46:21   編輯:古建築工藝中國古代建築的特點
中國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古代中國建築和古代埃及建築、古代西亞建築、古代印度建築、古代愛琴海建築、古代美洲建築並列為世界古老建築的六大組成。中國建築文化源遠流長,獨立發展,形成獨具特色的建築體系。中國古代建築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七個方面:
1、使用木材作為主要建築材料,以木構柱梁為承重骨架,以木材、土或其它材料為圍護物的木構架建築體系。
2、保持構架制原則,中國古代以木構柱梁為承重骨架,以木材或其它材料為圍護物的木構架建築體系,實質上是將承重結構與圍護結構分開的構架體系。
3、創造並使用斗拱結構形式,斗拱是中國古代建築體系特有的形制,它既是上部梁架和立柱之間傳遞荷載的結構構件,又以其自身優美、華麗的造型而成為建築的主要裝飾構件。是集結構功能與裝飾功能與一體,在中國建築體系中獨有的構件。
4、實行單體建築標准化,中國古代建築,無論是宮殿、寺廟、住宅等,不論其規模大小,外觀體形皆由台基、屋身和屋頂三部分組成。
5、重視建築組群平面布置。
中國古代建築組群大多以庭院為組合單位:單體建築沿周邊布置,圍合成中間的庭院。這樣的庭院整體風格是內向的:內部開敞而富於變化,外觀較封閉。按照中國的封建禮制觀念,庭院強調中軸對稱布局,以突出主體建築,並求得整體的平衡。
沿軸線作多層次的縱身布局成為中國古代建築組群的一個鮮明的特色,有著豐富多彩的庭院變化,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單體建築定型化造成的單調感。這種建築群體組合的手法,甚至影響到城市規劃,並取得輝煌的成就。
只有園林建築是個例外。中國園林建築以“師法自然”為原則,極盡自由靈活之能事,與歐洲的幾何圖案式的園林建築布局絕然不同。
6、靈活安排空間布局。
構架式的結構為室內空間的靈活布局創造了條件。中國古代建築中,常用多種多樣的罩、掛落、隔扇、屏等自由靈活地分隔室內空間。
7、運用色彩裝飾手段。
木構架的一個突出缺點是易腐、易燃。為了保護木材,表面需加油漆,在長期的發展演變中,中國古代建築形成獨具特色的彩畫制度,令世人歎為觀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