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寧古城的追憶
日期:2016/12/14 10:03:18   編輯:古建築保護山前灌木已蓁蓁,斤斧寧辭剪伐頻。
履齒痕沾芳藓蝕,擔頭香染落花塵。
觀棋未擬尋王質,佩印何煩憶買臣。
莫向朝陽覽飛稚,瑤琴一曲動悲辛。
——摘自《歷史上的永寧古城叢談》
此詩名曰《峪口歸樵》,是北京延慶永寧古城著名的八景之一“峪口歸樵”的真實寫照。
提及“永寧古城”,往往被很多人所熟知。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國內外人士到永寧來尋訪古城的風貌和氣息。雖能看到經過恢復的部分古城建築,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古建如寺廟等已不復存在,一些無形的文化積澱更是無法探尋。難道就讓那些已消失的古建“永遠消失”,讓那些文化積澱永遠埋藏,讓擁有近六百年歷史的永寧古鎮永遠給人們留有一絲遺憾嗎?答案當然是“不”。“一定要盡可能全面詳細地介紹歷史上的永寧古城,彰顯永寧古城獨特的文化魅力,讓在古老雄偉瑰麗的永寧古城生活的後代子孫永遠傳承其珍貴的民間文化”。這便是《歷史上的永寧古城叢談》一書撰寫的初衷。
經過歷時兩載的撰寫,《歷史上的永寧古城叢談》一書於今年5月份問世。此書共分20個章節,總計六萬余字,主要根據作者親眼所見以及可考證的書冊而寫,真實可信。其中記載了永寧古城的42座寺廟、解放前後永寧城的教育、永寧城居民的宗教信仰、永寧的特產豆腐、永寧古城歷史上的眾多名人等內容。
值得一提的是,此書的作者是今年已91歲高齡的許復之先生。許復之號“上古一芥”,是延慶縣永寧鎮異地安置的離退休干部。離休之余的他利用在書法、文學方面的造詣,義務為群眾寫春聯,辦書畫展覽,又創辦了老年書法培訓班。如今,他已是延慶縣老年書畫研究會永寧分會名譽會長,成為永寧乃至延慶地區著名的書法家、文化名人。
作為文化名人的許復之名副其實,一直在為記錄並保存永寧古城的傳統文化而不懈努力。在2004年永寧恢復古城工程建設中,他就為永寧鎮《永寧圖志》以及《永寧鎮志》的編修工作提供了很多珍貴的歷史材料和數據資料。2010年以來,他更是筆耕不辍,為撰寫《歷史上的永寧古城叢談》一書嘔心瀝血,最終使其順利印刷。此書不僅有助於了解永寧古城的整體概貌,更有助於了解永寧古城豐富的民俗文化,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