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保護 >> 中國古村落保護路在何方?

中國古村落保護路在何方?

日期:2016/12/14 10:02:22      編輯:古建築保護

  內容摘要 山西有古村落3500個,列中國古村落之最。然而,這些被譽為人類歷史的遺珍正瀕臨危境閱讀提示這是一群特殊的文明部落,它們散布於古老的三晉大地。在晉北,它們有著濃厚的沙場氣息;在晉中,它們彰顯著貴氣與神秘;在呂梁山脈,則透出鮮活的黃土氣息。它們,便是人類歷史的遺珍——古村落。
  山西有古村落3500個,列中國古村落之最。然而,這些被譽為人類歷史的遺珍正瀕臨危境。
  閱讀提示 這是一群特殊的文明部落,它們散布於古老的三晉大地。在晉北,它們有著濃厚的沙場氣息;在晉中,它們彰顯著貴氣與神秘;在呂梁山脈,則透出鮮活的黃土氣息。
  它們,便是人類歷史的遺珍——古村落。據有關部門初步統計,山西省有古村落3500個,列中國古村落之最。今年“兩會”期間,不少代表委員高度關注文化遺產傳承,提出在推動城鎮化建設的同時,應注重古村落的保護。
  然而,在城鎮化進程大舉推進的今天,生存還是湮滅,正拷問著這些古村落的命運。
  歷史文化遺珍
  手捧一杯清茶,吳根喜與記者面對面,談起了他影像中的古村落。
  吳根喜,山西大學商務學院的一名教師,17年來,為了留住古村落,他行程10余萬公裡,拍攝了10余萬張照片,將我省30個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名鎮的影像全部留存在方寸之間。
  吳根喜並不是研究古村落的專業人士,然而,一次次的拍攝過程,已讓他深陷古村落的魅力之中而無法自拔。
  在他的言語中,有隱匿在管涔山崇山中的寧武縣涔山鄉王化溝村給他的震驚:整個村莊被一條長約一公裡的 “空中棧道”貫穿,一些房屋的後部干脆就建在崖石上,前半部則懸空,下面以木柱支撐,完全就是一座懸村;
  有別具風情的靈石縣兩渡鎮冷泉村,這裡素有三晉雄關,河東重鎮之稱。一條青石主道,八條橫向小巷,因之亦名蠍子村。村內院落功能齊全,建築類型豐富,建築藝術精美;
  還有原汁原味的古代城堡式村落介休市龍鳳鎮張壁村,這個占地僅0.1平方公裡的袖珍城堡,有完好的城牆、街巷、民居、寺廟群、隋唐地道、金代墓葬、元代戲台、明清民居等眾多文物古跡。專家稱它是:“地下地上雙城子,堡垣廟院博物村”。
  考古專家指出,作為多次征戰的沙場,以及民族大融合和大遷徙之地,山西成為中國北方古村落極為豐富的省份,有古村落3500個,列中國古村落之最,而其文化、歷史價值之高也世所罕有。目前,襄汾丁村、汾西師家溝村等15個古村鎮已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晉源店頭村、陽泉大陽泉村等30個村鎮成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名鎮。
  在吳根喜看來,這一個個古村落,就是山西古老文明的實物載體。歲月留痕,它們以自身這樣一個特殊的存在,默默地講述著歷史。
  古村文明之殇
  古村落,已經成為保存中華文明的一份集體記憶,然而,我們正面臨失憶的危險。
  一些古村落,由於居民遷居新房,舊房無人看管,很快自然毀壞。吳根喜所看到的舊冷泉村即是如此。這裡目前只剩下一個六十多歲的單身漢和他年逾八十的老父親。因人跡罕至,整個村莊雜草叢生,房倒屋塌,一片破敗。當年的盛況,只能從“懷仁巷”“耕讀第”“種德鋤經”等磚雕匾額中去揣摩想象了。
  而另一重場景是,一些古村落雖未廢棄,但村中現代化新房比比皆是,傳統風貌破壞殆盡。與此同時,隨著地方、企業、個人投資接踵而至,一些古村落在旅游開發中被人為變味兒。
  當年吳根喜看到懸村的老房子都已“搖搖欲墜”,生怕哪一天這個村子就沒了。去年,吳根喜再次重游時發現,他原先的擔憂已沒有必要了,但另一重隱憂又已出現。原來,有人投資做旅游,將村裡的老房子全都翻修了一遍,“村裡到處是新建的賓館飯店”。
  晉中市榆次區東趙鄉後溝古村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唐代,被稱為北方民俗文化的活化石。近年來,其利用自身優勢大力發展旅游業,村裡商業化氛圍日漸濃郁。與此同時,在這個古色古香的村落裡,一座座嶄新的紅磚瓦房拔地而起,與古風古韻格格不入。
  山西大學教授霍耀中認為,隨著現代社會經濟的發展和農村改革步伐的加快,村落的原始性、文化性正在逐步瓦解,大批古村落瀕臨消亡。
  古村落的破壞,遠未止於有形遺產的消失。隨著村、鄉、鎮行政區劃的重新劃定,一些古村落從名字就被徹底消滅。這些古老的名稱,從此永遠地與歷史割裂。
  保護難題何解
  鑒於其極其脆弱和不可再生性,如何真實、完整地傳承古村落,這一課題沉重地擺在人們面前。
  關注古村落命運的人士在2012年底等到了好消息: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文化部、財政部公布了第一批共646個中國傳統村落名單,同時要求糾正無序和盲目建設,禁止大拆大建。我省太原市晉源區晉源街道店頭村等48個村落被列入國家首批傳統村落名錄。
  與此同時,古村落保護還列入2013年山西七大文物保護重點工程之一。今年國家文物局將投入3000萬元,重點推進襄汾丁村、襄汾汾城鎮、汾西師家溝村、沁水西文興村、陽城郭峪村等村落古建築群維修保護工程,計劃在近期擇日開工。
  山西省住建廳也表示,將對傳統村落歷史建築進行保護性搶救,並對傳統街巷和周邊環境進行整治,防止傳統村落無人化、空心化。
  霍耀中認為,要保護好這筆古老的文化財富,關鍵是充分調動地方政府和村民兩方面的積極性。
  他說,地方政府在新農村建設中首當其沖應做好古村落保護規劃,保護其人居環境。村落必須是人居住的環境,作為聚落中的人需要進步和現代化生活,“老戲新裝”的保護方法可行性大,現在各縣都在抓文化項目,古村落是個很好的抓手。
  今年“兩會”期間,有代表委員就指出,近年來的城鎮化進程中,各地對古村落文化遺產保護重要性的認識不斷提高,但“重經濟輕文化、重開發輕遺產、重建設輕保護”的情況一直存在,“建設性破壞”遺產事件時有發生。針對此,地方政府必須糾正新農村建設的認識誤區,新農村建設不是整村“拆舊建新”,而是在保護傳統村落文明的基礎上,改善村內的環境和設施,讓村民生活得富裕、幸福。
  村民是古村落保護的另一支生力軍,霍耀中認為,應該發動村民,熱愛自己的家園,認識其中的價值。他在考察中發現,不少老百姓為了利益,把一些充滿家族歷史記憶的物品全都出賣給一些商人,在他看來,這其實是賣掉了一個村莊的記憶。
  另外,我省還有大量未被列入國家傳統村落名錄卻亟待保護的古村落,也需要相關部門重視。“如果不抓緊采取措施,很多古村落可能人們還沒來得及認識,就要失去它們了”,吳根喜憂傷地說。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