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保護 >> 黑龍江洪河遺址發掘添新成果

黑龍江洪河遺址發掘添新成果

日期:2016/12/14 12:14:34      編輯:古建築保護

遺址發掘區及新石器時代半地穴房址俯瞰

出土的新石器時代遺物

    記者從黑龍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今年對洪河遺址的發掘再添新成果。本次發掘面積約750余平方米,地表到生土面能劃分出9個不同層面的堆積,文化層深度平均達3.2米,區分出至少2個不同時期的文化遺存。

    洪河遺址是黑龍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近年來重要的課題性考古項目之一。遺址坐落於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富拉爾基區杜爾門沁達斡爾族鄉洪河村東南的嫩江右岸,與著名的昂昂溪五福遺址隔江相望。洪河遺址整體呈細窄條帶狀分布,東西寬僅百余米,南北長達10余公裡,地表高出嫩江現有江面近10米。

    2013~2014年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其開展了連續兩年的考古工作。為進一步加深對該遺址的相關研究,2015年對遺址再次進行了考古發掘。本次發掘區分出至少2個不同時期的文化遺存。早期遺存為新石器時代,發掘出2座長方形半地穴房址,一座面積約67平方米;另一座面積近43平方米。在這兩座房址中出土了相當數量的人工制品,種類有陶器(陶罐、陶壺、陶杯)、石器(拇指蓋形刮削器、石镞、石鑽、石刃、有肩石锛、砺石)、骨器(骨錐、骨魚镖、骨镞)、蚌器(蚌刀、穿孔飾件)等,數量千余件。

    晚期遺存屬於西周—春秋時期的白金寶文化范疇,發現近方形半地穴房址5座,面積約29~45平方米;房屋結構特別,未見柱洞和門道。屬於這一階段的遺物中,陶器為主,多見鬲和罐,伴出的還有少量的陶支座、陶范、刮削器、骨錐、銅錐等器物。

    據介紹,此次對洪河遺址的考古發掘,進一步豐富了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存的文化內涵,同時為嫩江流域史前階段人類文明的重建將起到極為重要的作用。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