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福建古建築奇珍“尤溪土堡”

福建古建築奇珍“尤溪土堡”

日期:2016/12/14 13:13:20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聚奎堡是尤溪土堡防御功能突出的代表

聚奎堡是尤溪土堡防御功能突出的代表

造型別致的善慶坊堡

造型別致的善慶坊堡

    令人震撼的尤溪土堡

    歷史上,尤溪土堡遍布鄉村,據史書和各姓族譜記載,尤溪曾有大小土堡數百座,現存110多座。

    尤溪土堡呈現多台基、高落差、多進式、多層次的建築風貌。其中的大型、超大型的防御性土堡大多依山構築,基本特征是高大、厚實的堡牆,牆上築有跑馬道和碉式角樓,牆內建有祖堂、廂房、護厝、廚房等建築單元。在當地,還有堡屋建築、堡樓建築以及具有防御功能的民居等樣式。

    據專家考證,當時尤溪地處遠離朝政中心的福建中部山區,各種匪患層出不窮,民眾只好依靠自保而求生存,而最佳的避患港就是構築有多重防御功能的土堡。

    尤溪土堡存量多、種類多、功用多、外觀百態、建築結構復雜、裝修裝飾精美,由於特殊的地理環境所致,呈現出多建築文化相互交融,以及另類、绮麗、奇構等特點,在我國防御性建築中是獨一無二的。

    2010年底,中央美術學院著名教授王其鈞、廈門大學教授戴志堅一行,考察了尤溪境內的一些土堡。他們對尤溪土堡大加贊賞,尤其對蓋竹村的茂荊堡、書京村的天六堡、瑞慶堡以及坪寨村的大福圳等土堡的建築設計、建築特點、建築藝術、奇異造型,用了“震撼”一詞來評價。當時,尤溪縣博物館館長王其鈞興奮地說:“這些土堡是古建築的精華、土堡中的精品,極具申報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和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潛力,是抬升尤溪城市品位、發展特色旅游的最佳資源!”

    兩年前,在縣裡統一部署下,梁文斌和同事們開始了為期兩年的尤溪土堡實地普查和重點考察工作。也就是這次全面的實地普查和重點考察,梁文斌對尤溪土堡有了更全面、深入的認識,集結出版了《山鄉奇構——尤溪土堡》一書,以圖文並茂的形式,第一次向世人全面展現了尤溪土堡的風采。

    福州大學建築學院特聘研究員李建軍長期研究福建土堡。多年來,他30多次深入山村,考察、研究尤溪土堡,出版專著;還直接參與、指導了這兩年尤溪土堡的考察、研究與保護工作。在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李建軍說:“尤溪土堡和土樓有淵源,追溯起來,可以說是土樓及防御性建築的鼻祖。在全省土堡建築中,尤溪土堡極具地域特色,是閩中土堡的代表,集中體現了福建中部土堡建築的特色,不同於周邊縣市的土堡或傾向於閩南風格或代表客家文化,而是融匯了閩南、福州以及客家等多元建築文化元素,是多建築文化結合體。”他表示,他和省內同行們認為尤溪土堡是福建中部古代遺存下來的稀缺資源,這種建築獨一無二、別無他處。

    這裡有無可復制的“DNA”

    根據全面考察的結果得知,尤溪土堡現存110多座,分布於10多個鄉鎮的山間盆地、高山台地、高山丘陵地帶,以中仙鄉、台溪鄉最為集中。

    李建軍說,尤溪的土堡令他著迷,具有無可復制的建築文化“DNA”。李建軍梳理了尤溪土堡總體面貌:在尤溪土堡中,大型、超大型建築居多,布局合理對稱,防御居住兼備,因地制宜設計,充分利用自然條件構築;基本上以村或家族為建制單位,功能齊全,居住、教育(配套有書院、書齋)、儀事等功能完備;建築上注重科學,講究力學、建築結構學,圍牆內的木構建築錯落有致、布局合理,裝飾、裝修上富有閩中地方特色,木雕、灰塑、彩繪等品味高、傳統文化色彩濃郁。尤其是總體防御體系功能完備,高大厚重的堡牆、敞開式的跑馬道、碉式角樓、堡牆上的不同位置、不同高度、不同角度、不同方向的斗型條窗、射擊孔、注水孔等防御設施,構成了多范圍、多方面、多方向、多角度的立體防御系統。

    尤溪現存的土堡構築形態豐富,有“正宗”土堡、堡屋、堡圍、堡居、堡樓、堡與民居結合等形式。聚奎堡是防御功能突出的尤溪土堡代表。它位於中仙鄉西華村,平面呈橫向長方形,總建築面積6552平方米。中軸線上由東向西依次建有各種功能建築,有大小房間200多間,5個水井及用水系統,2個地窖;其中的高台階、堡門、跑馬道、碉式角樓等,展現其完備的防御功能,堡內還設有60個射擊孔、80個瞭望窗等防御設施。

    茂荊堡是土堡與樓房結合的典型建築,因內設“茂荊堂”而得名。它位於台溪鄉蓋竹村的一處山坡上。平面呈前方凸後弧圓,占地面積約3500平方米。中軸線上由西南向東北依次建有具有各項功能的建築。遠遠望去,有幾分土樓外觀,即高圍牆、大窗戶、二層樓;但是,樓內貫通的防御樓道、單獨的階梯式跑馬道、對角的碉式角樓,又是土堡的顯著特點。相傳,民國時期,附近一帶的土匪頭目曾糾集200多個土匪,把土堡圍了個水洩不通。他們用盡土炮、鳥铳等,可是一個月過去,就是無法攻破,茂荊堡依然完好,堡內人家安然無事。

    大福圳,位於梅仙鎮坪寨村,是尤溪現存規模最大的帶有防御功能的莊園式民居。坐北向南,平面呈兩個長方形重疊形成的“7”字形,占地面積約8000平方米。整體建築分布合理,也設有對角碉式角樓等防御性質的建築結構。根據建築特征判斷,這座大型莊園式民居,前部、後部夯築的三層碉式角樓為後期所加,凸顯了民居和土堡建築元素有機結合的特點。

推薦閱讀:

中國最大“八卦”土樓——道韻樓

經典川南民居 栗峰山莊

六大民居派別之嶺南建築

山西古建——同樣的路不同的風景(一)

茂荊堡全景, 它是土堡與樓房結合的典型建築

茂荊堡全景, 它是土堡與樓房結合的典型建築

茂荊堡

茂荊堡

    保護要與時間賽跑

    土堡作為文化遺產,是“不可再生資源”。然而,由於年代久遠和諸多原因,大多數的土堡都已被“雨打風吹去”,永遠地消逝在歷史的長河。李建軍說:“過去,由於人們對土堡的認識程度不一致,沒有意識到那些習以為常的建築是十分珍貴的、稀缺的文物古跡,有許多土堡倒塌消亡了,十分可惜。”

    近年來,尤溪縣對文物工作高度重視。今年5月中旬,尤溪縣縣長楊永生在調研過後表示:“土堡是尤溪縣繼朱子文化品牌的又一張文化金字招牌,今後要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工作方針,切實規劃好、保護好、利用好尤溪土堡。”

    對於怎樣進一步做好土堡的保護與開發利用工作,李建軍說:“古建築的搶救性保護工作是與時間在賽跑;按保守估計,哪怕只是修繕現存尤溪土堡的十分之一,所需資金也要超過千萬元,可謂任重道遠。因此,當前要按照輕重緩急、優先修繕開發利用價值高的土堡的原則,制訂重點土堡搶救性保護計劃,分批次完成全縣重點土堡的修繕保護。”

    李建軍建議:要在全面普查的基礎上,組織力量對尤溪土堡開展系統化、深層次的學術研究,可以與尤溪縣城市建設、朱子文化研究以及旅游開發相結合,形成對尤溪土堡全面、系統的學術認識。同時要讓尤溪土堡的保護工作先走一步,讓多方面的力量參與到保護工作中;倘若沒有做好保護工作,少了一座土堡就多了一個不可填補的文化遺憾。還要研究制訂出尤溪土堡的保護與開發利用的整體規劃,按照專家論證過的方案實施具體的保護與開發利用;並采取政府主導、多元投入、民間參與、合理開發利用的路子,解決財力投入有限、經費嚴重不足等問題。

    據悉,尤溪縣在啟動尤溪土堡修繕、保護工作步伐的基礎上,也已嘗試開展土堡建築的研究、總結和提煉工作,吸收其中的精華,融入紫陽公園等城市建設項目,以此提升城市品位。同時,還組織力量加大宣傳、開發力度,吸引民間力量參與開發,讓更多的人走近“尤溪土堡”,領略其特色魅力。

    采訪手記:文化,文物古跡保護的“眼睛”

    游麗江古城,感受最深的是,走在修舊如舊的古城,內涵豐富的納西文化撲面而來,滲透進每一個細胞,恍若時光倒流。作為世界級文化旅游名片,麗江,無疑是成功的樣本。它把古城的修復與文化保護有機融匯,用原汁原味的文化魅力吸引著全世界的眼光。它抓住了文物古跡的修復與保護的核心——保護了麗江獨有的文化。

    古建築、古街區、古村鎮,經歷了歷史的榮枯盛衰,其文化的記憶全部沉澱在那一磚一瓦和一石一木之間,它是悠久歷史的精髓,是逝去人文的留痕。從那些看似殘破的牆體、老舊的街區上,不僅能找到古代先人物質和精神的遺存,還能從那些獨特的風景中,品味出隔世的詩情和靈性。同樣,尤溪土堡也沉澱著閩中先人多姿多彩的精神元素、文化符號。因此,在尤溪古堡保護與開發利用的進程中,應遵循“最小干預”原則,堅持“修舊如舊”的基本理念,而不對文物古跡施以過多的干預——只有盡可能地保持文物古跡的真實性,其歷史、文化和藝術信息才能夠完整、真實地展示出來,傳承下去。

    同時,還要杜絕各種名義的破壞性開發。近年來,在我國各地,那些未經專業論證或未按程序報批就貿然將文物修得面目全非,或者為了節約成本而實施變更性修繕,甚至實行遷移異地保護的悲劇,一再重演。但願,這些令人痛心的現象,不會出現在尤溪土堡上。

    一直以來,我省在對土樓建築的保護與開發利用中,注重以土樓為載體,傳承與發揚客家文化,使土樓的精神元素得到延續、文化基因得到傳承、當地群眾生活得到有效改善。這是尤溪土堡,或者福建土堡保護與開發利用的鮮活例子,可以活學活用——那就是,堅持把“文化”這個核心,當作尤溪土堡的眼睛加以呵護、維護,堅持好、落實好對文化遺產原狀、原貌、風貌的相關保護原則。

推薦閱讀:

中國最大“八卦”土樓——道韻樓

經典川南民居 栗峰山莊

六大民居派別之嶺南建築

山西古建——同樣的路不同的風景(一)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