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太和殿裝飾眾多的龍形象
日期:2016/12/14 13:14:08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太和殿是紫禁城建築的中心,也是明清兩代封建王朝權力的中心。自明代起,太和殿就是皇帝登基、壽辰、大婚、冊立皇後的場所。每歲元旦、冬至等都必在此舉辦慶典禮儀。也因太和殿內外眾多雕龍、龍紋的裝飾,人們還將太和殿俗稱為“金銮殿”和“祥龍寶殿”。龍,自古就是中華民族的象征,中國人把自己稱為龍的傳人,歷代皇帝也將自己說成是真龍天子,故在帝王所生活起居的紫禁城宮殿內外均裝飾著眾多龍的形象。那麼,太和殿到底“藏”了多少條龍?
太和殿的總面積達兩千多平方米,由72根楠木大柱所支撐,太和殿內外裝飾得富麗堂皇,在整個太和殿內外雕刻與彩畫著眾多龍紋,這是封建社會最高等級的建築形式。大殿外的三層台階每層都圍有石雕欄板,在龍鳳紋飾的望柱下面,伸出排水用的漢白玉螭首(龍頭)1142個,如遇下大雨時龍口會噴水千條,流水狀如白練,此曾被譽為“千龍吐水”。
太和殿殿頂采用重檐庑殿式大脊一條,重檐間圍脊四條。每條脊的兩邊都有脊上插著寶劍張口吞脊的鸱吻,連同附在卷起的尾部兩側的行龍及檐角檐下的龍,共計有28條。屋脊上琉璃瓦燒制出的團龍行龍的龍紋計有2604條。外檐額坊等處彩繪有龍紋2068條,門扇裙板上有貼金的團龍200條,前後檐窗上有龍紋24條,隔扇及窗的鎏金飾件上有龍紋3440條。
在面闊11間的太和殿殿內,其橫豎梁枋和暗柱以及東西暖閣橫豎梁枋上共有彩色龍紋4307條。太和殿的藻井為金龍藻井頂,藻井上畫有17條大龍小龍,那條大龍口銜軒轅鏡,16條小龍口含寶珠。據說,如果鏡子下面寶座上坐的不是真龍天子時,寶珠就會掉落下來。1915年袁世凱自稱洪憲皇帝後,嫌原有的皇帝寶座坐著不舒服,另量體制作了個矮腿的皇帝寶座,在登基時他還因害怕藻井上的寶珠真的掉下來砸死他,就特意讓人把寶座向後面做了移動。
在太和殿內皇帝御座的區域,龍的數量更可謂數不勝數。金銮寶座上就雕刻有九條金龍,寶座兩側立有高12.7米的蟠龍金柱六根,每根金柱上還另有瀝粉金龍1條,龍身纏繞金柱,龍首東西相向。在蟠龍金漆的平台之上,後部為金漆屏風,從上到下布滿了金龍,屏風前面正中是雕龍金漆大椅,即皇帝坐的寶座,它有個“圈椅”式的椅背,四根圓柱上雕有四條長龍圈成弧形,正面高,兩頭扶手漸低,正面的兩立柱各盤一龍,在椅子的背板上也雕有陽紋雲龍……在整個金銮寶座這塊區域,雕龍及龍紋共有420條。
在太和殿正殿東西北三面牆壁上也有龍紋364條,在東西暖閣的扇門上還有雕龍及龍紋194條,另外在東西暖閣兩側,陳設的一對紫檀木的雕龍大櫃上還有龍紋178條……
據不完全統計,整個太和殿內的龍雕龍紋等各種形式的龍,約有13844條之多。如果加上太和殿外石雕欄桿上的雕龍龍紋,太和殿內外共計有蟠龍行龍團龍及龍紋14986條。
推薦閱讀:
"慈孝兼完"牌坊見證女子節孝
上海土山灣“百塔”的百年奇跡
賀州於氏圍屋和陶家大院
蒙古式建築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