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九江白鹿洞書院

九江白鹿洞書院

日期:2016/12/14 12:39:51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九江白鹿洞書院

九江白鹿洞書院

九江白鹿洞書院

    白鹿洞書院,位於江西省九江市廬山五老峰南麓,享有“海內第一書院”之譽。始建於南唐升元年間(940年),是中國首間完備的書院;南唐時建成“廬山國學”(又稱“白鹿國學”),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由中央政府於京城之外設立的國學;宋代理學家朱熹出任知南康軍(今江西省九江市星子縣)時,重建書院,親自講學,確定了書院的辦學規條和宗旨,並奏請賜額及御書,名聲大振,成為宋末至清初數百年中國一個重要文化搖籃。

    白鹿洞書院與岳麓書院、應天府書院、石鼓書院並稱天下四大書院,居四大書院之首。宋仁宗五年,改稱“白鹿洞之書堂”。後又與吉安白鹭洲書院、鉛山的鵝湖書院、南昌的豫章書院並稱為“江西四大書院”。廬山五老峰南約十公裡處的後屏山之陽,於群山綠樹之中,掩映著一組樓閣庭院式的古建築,這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白鹿洞書院。

 

    歷史追溯到唐貞元年間,洛陽人李渤與其兄涉在此隱居讀書,歷史追溯到唐貞元年間,洛陽人李渤與其兄涉在此隱居讀書,渤養一頭白鹿“自娛”,鹿通人性,跟隨出人,人稱“神鹿”。這裡本沒有洞,因地勢低凹,俯視似洞,稱之為“白鹿洞”。後李渤為官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刺史,為紀念他青年時代在此讀過書,廣植花木,建亭、台、樓、閣以張其事。

    南唐李氏朝廷,在此辦“廬山國學”又稱“白鹿國學”,與金陵秦淮河畔國子監齊名,學者爭相往之。

    北宋初年,宋太宗重視書院教育,御賜《九經》等書於書院,因有朝廷重視,地方官史予以重視,書院得以發展。南宋淳熙六年,理學宗師朱熹知南康軍(今江西省九江市星子縣),率百官造訪書院,當時書院殘垣斷牆,雜草叢生。朱熹非常惋惜,責令官員,修復白鹿洞書院,並自任洞主,制定教規,延聘教師,招收生志,劃撥田產,苦心經營。朱熹制定的《白鹿洞書院揭示》又稱《白鹿洞書院教規》影響後世幾百年,其辦學的模式為後世效仿,傳至海外的日本、南韓及東南亞一帶,白鹿洞書院譽享海外。清末宣統二年,清廷廢白鹿洞書院名稱,改稱江西省高等林業學堂。

    辛亥革命以後,書院遺址曾遭火災,藏書大部分損失。民國七年(1918),康有為曾題寫《白鹿洞書院》橫額,書院也偶有修整,但終又日益頹壞。國民黨軍官訓練團曾一度占用書院院捨。抗戰時期,又遭到日本侵略軍的破壞,合抱大樹毀壞甚多。抗戰勝利後,蔣介石曾表示白鹿洞書院由當時設在南昌的中正大學接管,作為中正大學的永久校捨,但這個計劃並未實現。

    新中國成立後,白鹿洞書院得到很好的保護和利用,各級政府先後撥巨款進行三次大的維修,再度興盛。1959年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在廬山申報世界“文化與自然”的遺產過程中是聯合國專家考察下塌首選第一站。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