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專家呼吁文化名人入住閩南古厝

專家呼吁文化名人入住閩南古厝

日期:2016/12/14 13:04:07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翔安蔡氏閩南古厝

廈門翔安蔡氏閩南古厝

    16日,著名導演馮小剛、國際巨星范冰冰、知名文化主持王剛等社會名流雲集廈門,共同見證了某開發商建設的“廈門院子”的營銷啟幕盛典。據介紹,該樓盤地皮是去年8月誕生的廈門“總價地王”,位於馬銮灣。該樓盤是廈門第一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新中式院落別墅。

    其實這樣的傳統院落之前真實存在於民間,海滄現存明清以來的古民居群落,其中新就有500多座,是廈門乃至福建省最典型的古民居。曾有台灣參訪團到海滄參觀後對廈門文史專家龔潔說:“請轉告你們市長,千萬要保護下來!不能走台北的老路。要是拆毀了,我們就再也看不到這麼精美的閩南建築了!”

    廈門有專家表示,廈門乃至整個閩南地區都有著豐富的“閩南古厝”遺產資源。只要保護得好,紅磚民居的閩南古厝可謂是中國民居中最漂亮的一種,紅牆燕尾在藍天白雲下顯得輕盈靈巧,別具一格。廈門思明區政協委員、福建省收藏家協會名譽會長丁建南說,閩南古厝是根於閩南古人們智慧結晶和實踐活動的產物,承載著十分豐富的閩台兩地歷史、藝術、科學方面的信息,是閩台“文緣之根”的見證,是寶貴的物質文化遺產。為此,丁建南今年向思明區政協提交了《關於發展“美麗廈門”文創產業,創意化與商品化保護“閩南古厝”的提案》,希望政府能夠從多方面進行保護閩南古厝。“保護古厝,不僅僅是保護了一幢古建築,更是保存了兩岸同胞智慧的結晶及文化的血統。”丁建南稱。

    因缺保護主體瀕臨滅絕

    完整的“閩南古厝”被譽為海峽兩岸文化的“根”,卻由於年久失修、偷盜破壞、缺少保護,逐漸消失。近年來,盡管兩岸交流與合作的不斷深入將兩地創意產業提上一定的高度,但蘊含著濃厚閩南文化氣息的“閩南古厝”在兩地的創意產業發展過程中並沒有得到足夠重視與充分發展。

    為此,丁建南專門對廈門島內部分與台灣同源的“閩南古厝”進行了調查。

    有一次,丁建南在廈門中華街道文安社區的大字酒巷25號找到了一間完整古厝。屋主告訴丁建南,這幢房屋原本住著六七戶人家,家庭困難,房屋破敗不堪。據了解,這幢古厝是昔年推翻袁世凱統治的一位革命烈士翁俊明所有,後來翁俊明移居台灣,至今台灣的名人紀念碑仍有其雕像,而古厝的繼承人——翁俊明的孫女,就是以一曲《愛的奉獻》大紅大紫的台灣藝人翁倩玉。幾經輾轉,丁建南才使這幢建築得以完整地保存下來。

    “在廈門,這樣保存完整且有兩岸淵源的閩南古建築可以說是鳳毛麟角。但是,這幢古厝卻沒有被文物保護單位列入保護對象。除了已經被列為各級文物保護單位的古建築得到有效保護外,大多數優秀民間私人所有的古建築,因缺少保護主體,年久失修,瀕臨滅絕。”丁建南痛心地表示。

    比起文安社區這一幢古厝,更多的民間私人所有古建築情況更糟。丁建南稱,房屋主人不重視古厝保護,特別是現在房地產熱,拆遷補償高,很多城郊優秀古建築的所有人為了獲得更多的拆遷賠償,紛紛拆掉大多只有一層的古建築,建起多層現代樓房,這也是很多古建築受到徹底拆毀的原因之一。而也有一些古建築擁有者無力對古建築進行必要的維修。

    創意化與商品化保護

    隨著廈門城市建設的加快及土地資源的增值,由於缺少保護主體,中山路、海滄、湖裡等地區不少的閩南古厝群已經遇到毀滅性破壞。對此,丁建南提出——“創意化與商品化”保護閩南古厝。

    首先,政府要對老房源進行摸底調查,並且接受房主的申請,對保存完整、有文化根源的古建築進行保護、修繕、包裝。對於古厝維護資金問題,丁建南建議政府統一協助屋主系統開發“以房養房”工程,通過吸引兩岸文化藝術界名人入住創收,例如辦博物館、吸引兩岸文化藝術界名人入住、開設創意產業工作室等。目前廈門有不少私人收藏品很有特色,比如鼓浪嶼的鋼琴博物館和觀復古典藝術博物館都是私人博物館,展出的內容很受歡迎。私人博物館不僅能滿足市場多元化的需求,還能探索出一條如何保護與利用閒置的歷史風貌建築的難題,此舉可謂是一舉多得。

    “以較優惠的條件吸引兩岸文化藝術界名人入住閩南古厝,這樣就可以把兩岸文化資源與藝術創作、研究、交流結合起來。不僅能帶動廈門文化產業的發展,加強兩地文化交流,還能保護閩南古厝的原有風貌。”丁建南表示。

    至於古厝深度利用問題,丁建南認為可以開辟台灣-金門-廈門“三門”閩南紅磚古民居旅游。對於一些可以發揮其經濟、文化及社會價值的閩南古厝,政府以及旅游機構不妨推出兩岸“紅磚古民居溯源之旅”,這無疑將是一條閩台最具特色、頗具交流意義的旅游線路,將會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以專門收藏改善現狀

    如今,一些有識之士開始介入保護閩南古厝,甚至有人專門收藏古厝,這令閩南古厝遭遇廢棄或損壞嚴重的現象得到改善。

    國際影星成龍去年底將其收藏的徽派古建築落戶龍巖長汀,引發海內外廣泛關注。據悉,成龍是一位古建築收藏家,曾收藏多棟古建築,其中包括7間明清兩朝的古屋及古戲台等。成龍認為,通過有在廈門,也有一些藏家通過購買收藏古建築的方式來保護閩南古厝。上文提到的廈門定安路大字酒巷的古厝——蘭琴古厝,其收藏者是廈門輝達汽車修配有限公司的總經理蔡耀輝,蘭琴古厝是廈門老城區裡保存相對完好的宅院之一。35歲的廈門集美青年人孫吉志也是這麼一位古厝收藏狂人。因收藏的寶貝多,前兩年央視《尋寶》欄目組首次走進廈門集美時,專家組特地到孫吉志的農莊中尋寶。兒時在古厝中的生活,讓孫吉志一直有著老宅情結,眼看著越來越多的古厝或因年久失修搖搖欲墜,或因城鎮改造而逐漸消失,他心中的老宅情結越發強烈起來。於是,他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將古厝整體買下,異地重建。

    “小時候住的大厝寬敞,一出門就可以和小伙伴一起玩耍;現在的商品房,四四方方,沒人情味,有人甚至連鄰居都不認識!”逐漸消失的老宅堅定了他的購買念頭。真正收購時,也有商業考慮,日後如果能發展成旅游景區,這樣不僅能保留閩南建築,還能傳播閩南文化,他的收藏也將得以繼續。“古厝保持原貌,大家可以來參觀,甚至住在裡面。我們進行日常的維護,盡量保留其原貌,讓子子孫孫都能知道我們的歷史是什麼樣的。”

    據介紹,新建一座大厝每平方米的成本約為1.5萬元,而重建“修舊如舊”的成本則是新建的3倍。也就是說,將一座約260平方米的古厝拆卸後,異地重建的成本高達1170萬元。到目前為止,孫吉志在古厝上的投入為好幾百萬元,這些錢主要是從物流等生意場上賺來的。

    找到合適的古厝,接下來孫吉志需要說服主人將房子賣給自己。所有人都不願意賣祖業。“我保證,我會盡可能地保留古厝的原貌,讓重建後的古厝和現在一模一樣!”為了讓主人相信自己,孫吉志總是幾番上門勸說,最終用誠意打動這些主人。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