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自貢“世外桃源”桓侯宮
日期:2016/12/14 12:54:07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清鹹同年間,自貢井鹽發展進入旺盛時期,各大鹽場因汲鹵和鹽業運輸而需大量的生畜作為動力。據記載,當時每天所使用的牛就達三萬多頭,且不說宰豬和殺羊,每天殺牛就不少於10頭,多時達50頭,鹽場每年處理的老弱病牛多達5000頭左右。大大刺激了屠宰業的快速發展,從而造就了一批屠幫商人,屠宰行幫曾一度聲勢浩大,壯大起來的屠幫商人為紀念張飛的“忠肝義膽”紛紛募資興建行幫會館。其中桓侯宮便是當時屠宰行業祭祀奉神的會館,也是他們維護自己利益,決議重大事項的場所。
鹽、牛、廟,看似沒有直接的關系,然而卻在自貢的鹽歷史上構築了一道亮麗的風景。隨著鹽業經濟的衰落,曾經輝煌一時的井鹽工業在人們的心中漸漸淡去,昔日的川南鹽業重鎮千年鹽都自貢如今正發生著變化。觸摸歷史記憶,只能從散布在各個角落的古鎮、老街和古建築遺址上,依稀能窺到一些當年的繁華景象。
桓侯宮俗稱張爺廟,又叫張飛廟,桓侯是蜀國大將張飛的封號。據記載桓侯宮始建於清乾隆年間,清鹹豐十年(1860)被焚毀,現存建築為清同治四年(1865)原址重建,坐北向南,四合院布局,總面積為124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560平方米,光緒元年(1875)年落成。由山門、正殿、戲樓、鐘樓、鼓樓、月台六個部分組成的四合院。
記者跟隨著絡繹不絕的游客,來到了位於自貢市中心自流井區中華路口的桓侯宮。桓侯宮是一座具有中國傳統建築特色的封閉式建築,整個建築建在一個斜坡上,依山取勢,宏闊華美,雕檐刻壁,結構巧妙,蔚為壯觀。其山門居高臨下,面朝大街的磚石結構門樓為單坡式,其歇山頂、重壁陡立,飛檐比翼,生機勃勃。游客可穿過門廊,拾級而上,給人以步步登高之感。
驕陽似火的七月,走進桓侯宮,凝重的古老宅院映入眼簾,院中的古榕樹根深葉茂,綠樹成蔭,不時傳來陣陣鳥兒叫聲,縷縷清風迎面拂來,為酷署難耐的炎夏增添幾分涼意,頓感神清氣爽,惬意清涼。四周環抱的全木樓閣古樸雅致,將繁華喧囂的現代鬧市隔離開來。
桓侯宮擁有中國古建築特有的一大特色,樓、欄、柱凡所用木質材料皆有精美雕工。雕刻做工精細,花草人物各種造型千姿百態。在桓侯宮的木雕中又以人物最多最為獨特,咫尺之地,方寸之間,各色人物齊聚,栩栩如生。因早年門廳之上為戲樓,在樓欄處的木雕中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當時的熱鬧場景,王公大臣坐於前台,僕從端茶、打扇,周圍戲迷站立滿堂,陶醉在時而淒美時而振奮的戲劇中。
推薦閱讀:
山東定陶漢墓:最大可能是原址保護(圖)
元青花束蓮紋匜
“萬裡長江第一街”——西沱古鎮雲梯街
興化市泰東河沿岸又現11處古文化遺址
記者在左右廂樓和石欄板上也看到均有木雕和石雕,窗下裙板之上也多有雕飾,不少題材均采用世俗民間生活場面和自然景物,人情味甚濃,全無矯揉造作之感,堪稱返樸歸真之作。這些題材的運用充分反映了當時行業工人同商人階級不同的審美情趣。
有戲劇就有戲劇故事,正在茶齋喝茶的張先生熱情地向記者介紹道:“這些雕刻都是有故事的”說著,他指著“得月亭”梁上的一幅木雕板畫說道:“瞧,這就是‘牧童遙指杏花村’,如今雕刻這麼精細,保存這麼完好,神態這麼逼真的板畫已經不多見了”。當問及更多的圖意時,他向記者搖頭,表示還有待學者研究考證才知個中深意。
昔日的桓侯宮如今成為了文人墨客品茶會友的聚集地。這裡融聚古玩城、硬筆書法家協會、國畫協會、自流井區文化館等文化陣地。你可以獨坐綠蔭下,聽著清脆的鳥叫,品飲著清茶,鑒賞著古玩,管它外界世事煩擾,樂得你獨享聖境,如此人生,何等的惬意?
來到博雅園古玩店,老板告訴記者,“桓侯宮就是塊世外桃源,每天來桓侯宮的人很多,其中不乏中外游人、文人墨客,品茶的、鑒寶的、研討古文化的、切磋畫藝的皆齊聚一堂。”
蓋碗茶裡飄出濃濃的茉莉花茶香味讓記者聞而止步,茶齋的老板熱情地招呼到,“這裡最低消費是三元,每人只需三元錢就能在此獨享一個下午的清茶”。或許在物價高漲的今天,有如此景美茶廉的地方豈能有不吸引消費者前來品茶之理。
位於右面的廂房2樓,3間老木屋裡到處擺滿了書法、國畫,油畫,眼光所到之處書畫作品比比皆是,這裡既可以創作也可以展示。硬筆書法家協會張學禮老師正在其間悠然地品飲著功夫茶,紫砂壺裡鐵觀音特有的香味彌漫在整個房間。張老師向記者說道:“靜時泡上一壺功夫茶慢慢品味,動時邀約三、兩同道中人共研書畫古學,人生快慰之事莫過於此”。
以精巧布局,華麗裝飾的桓侯宮,顯示出其很高的藝術價值。2007年6月,桓侯宮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桓侯宮作為古代鹽場勞動人民勤勞和智慧的結晶,反映了當時自貢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概況,對於研究鹽業手工業的近代化轉變,會館的演變、幫會的發展及清代自貢鹽場的民風民俗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學價值。
持續多日的高溫,自貢的茶坊生意甚是興隆,在收藏熱和書畫、古文化愛好者的帶動下,桓侯宮裡的茶齋更是客源不斷,賓客滿堂,不失為一處避署聖地。
推薦閱讀:
山東定陶漢墓:最大可能是原址保護(圖)
元青花束蓮紋匜
“萬裡長江第一街”——西沱古鎮雲梯街
興化市泰東河沿岸又現11處古文化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