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古老神秘的龍圖騰

古老神秘的龍圖騰

日期:2016/12/14 13:09:58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龍圖騰

    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征,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文化符號。商代甲骨文象形“龍”字,似乎是一種有角、有頭、嘴巴張開、身體彎曲的動物。關於龍的起源眾說紛纭,大致有幾種觀點:一說龍是人們將蛇、馬、河馬、鳄魚、巨蜥、魚等動物的肢體和特性組合而成的神物。二說是人根據自然現象如雲、虹、閃電、極光、龍卷風等創造的圖騰。三說龍的原型是存在過的巨型爬行動物。四說龍起源於人們對高大松樹的崇拜。

    隨著對龍科學研究的深入,目前基本確定龍是一種動物類型的圖騰。考古人員曾在河南濮陽一處六千多年前的墓中發現用蚌殼擺成的龍。此龍身長1.78米,昂首拱背,身體彎曲,有前後爪,長尾;內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出土的玉雕龍,呈勾曲形,高26厘米,口閉吻長,鼻端前突,頸上有長鬣,尾部尖收而上卷,形體酷似甲骨文中象形“龍”字。赤峰市敖漢旗興隆窪出土了距今七八千年的龍紋陶器。

    中華民族始祖、人文初祖軒轅黃帝,傳說就是黃龍的體形。他的兄弟炎帝神農氏也是“感神龍”所生的龍體。黃帝的兒子有12個姓,其中“僖”、“巳”兩姓是龍、蛇族。黃帝部族圖騰體系中原本有蛇,後來演變為龍。傳說中開天辟地的盤古是“人面蛇身”。伏羲氏和他的妻子女娲是“人面蛇身”。夏禹也是“蛇身人面”,死後化為黃龍。

    很早就有黃帝騎龍升天的傳說。在周代禮制中已規定了天子用龍旗、穿龍衮等。正式把皇帝稱龍是秦代,如說秦始皇是“祖龍”,到漢代又有劉邦是龍體感應其母而生。漢以後歷代最高統治者總是把自己和龍聯系在一起,從漢到明各朝代僅以“龍”作為年號的就有20個。

    從黃帝時代到夏朝正式確立大約五六百年,是我國古文字最早的造字時期。這一時期所造的字,大多帶有象形之意。龍的形象的豐富,龍的字形也有了很大的發展變化。甲骨文時期,甲骨文的“龍”字與傳說中的龍已有幾分相似了。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