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遼寧葫蘆島綏中九門口長城

遼寧葫蘆島綏中九門口長城

日期:2016/12/14 12:31:18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九門口長城

九門口長城

九門口長城

九門口長城

九門口長城

九門口長城

    九門口長城坐落在遼西走廊的遼寧省與河北省交界地帶,東為綏中縣,西為撫寧縣。出綏中縣城沿102國道西行70公裡,或出山海關東行15公裡,到李家堡鄉,進新堡子村向北,就到了九門口長城。 
    據撫寧縣志記載“九門口關距骊城百余裡而遙,東北多崇山峻嶺。有名一片石者錐蝶鱗次,巍然其上者長城也。城下有塹名九江口,為水門九道,注眾山水之於塞外者也”。臨渝縣志載:“大青河水自關外入,其水分九道而下,今名九門口”。王玉琴在《京東首關-九門口》一文中,記述了九門口城的修建歷史,“明代以前,一片石只不過是一條京奉之間的交通要道而已。到了明代洪武十三年,以徐達為代表的將軍率民兵營修永平縣嶺等三十二關,明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都御史鄒來學修喜峰口迄至一片石各關城池。修築長城後,一片石關被九門口所替代,才成了關內外的關卡和交通的重要門戶。明代萬歷五年(公元1577年)有人根據九門口的扼要險奇,在西城門額上題下了可以和天下第一關山海關相媲美的雅號“京東首關”。

 

    據臨愉縣志記載:“九門口,東西門各一,其西門額曰:“京東首關”,東門外為邊城關,正東向,又折而東南,直抵角山之背,復設正關門六,以洩水。合之,凡九門雲”。九門口城牆修築得十分高大堅固,與北京北面的居庸關、八達嶺長城相似,牆身為磚石結構,頂寬5米,底寬6米,下豐上削,牆高達6米,外側有垛口,裡邊有女牆,巍峨壯觀。”

    王連春在《九門口長城》一文中描述道,九門口的過河城橋獨具特色。在百余米寬的河道上,用巨大石條包砌起八個橋墩,形成九個水門。水門均有木門扇,隨需要而啟閉。其中南部門洞可通行,北部門洞洩水。除牆體外,還有關城建築,分為內外兩重。內城方形,在河北岸平地上,東壁借用長城牆體,外城則憑借山勢,形狀不規則,包圍內城北、西兩面,東壁也是借用長城牆體,西壁回曲,接內城南壁西端。此外,九門口段長城在不到兩公裡的范圍內,有敵樓12座,戰台2座,哨樓2座,烽火台2座,還有外牆、外壕等,構成了極為完整嚴密的防御工程。水門底下有一片片石塊連接在一起,這些石塊與石塊之間打成燕尾形穴,然後鑄鐵。據說是來保護河床和防止對方從底下挖洞攻擊的。現在還可以清楚地看到燕尾形穴和鐵鑄的痕跡。因望去猶如一片石,故此又稱其為一片石關。九門口長城在乾隆十八年被洪水沖毀,現在看到的是分別在1986年至1989年,和1998年至1999年兩次修復的長城。九門口長城於2002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