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三絕碑

三絕碑

日期:2016/12/14 12:48:50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三絕碑即《受禅表》碑和《公卿將軍上尊號奏》碑,位於許昌市西南17公裡處的繁城鎮漢獻帝廟內。《受禅表》碑,高3.22米,寬1.02米,厚0.28米,圭形,上有碑穿額題篆書陽文"受禅表"三字。碑文22行,每行49字,字1寸2分,隸書陰镌,內容首先闡明禅讓乃自古之美德,接著頌揚曹丕“齊光日月,材兼三級”,有“堯舜之姿”、“伯禹之勞”、“殷湯之略”、“周武之明”,在公卿將軍固請下,他“回師千慮,至於再,至於三”才在繁陽(今繁城鎮)築靈壇舉行受禅大典。


    《公卿將軍上尊號奏》碑位於臨颍縣城西北15公裡繁城鎮漢獻帝廟址上,碑文內容為三國魏黃初元年(公元220年)刻立。高3.32米,寬1.02米,厚0.32米,有穿,額題纂書陽文“公卿將軍上尊號奏”,碑文隸書,32行(後10行刻於碑陰),行49字,有不少字殘毀。傳為王朗文、梁鹄書、鐘繇镌刻,世稱三絕。碑文是公卿將軍呈給魏王曹丕的奏章,勸曹代漢立魏國行皇帝之事。碑文記述了東漢末年,天下大亂,農民起義風起雲湧,各地軍閥紛割。曹操迎漢獻帝都許昌,挾天下以令諸侯,經過長期戰爭,統一北方。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正月曹操病死後,其子曹丕嗣丞相位和魏王爵。這時在群臣屢次上書勸進下,於當年十月廢掉漢獻帝,自立為魏國皇帝之史實。碑文七分隸書,字體呈漢隸向魏書過渡階段,如斬釘截鐵,備受歷代書家推崇。為省級重點保護單位。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