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機關舊址

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機關舊址

日期:2016/12/14 12:44:25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霞飛路漁陽裡(今淮海中路567弄)6號。為兩層樓磚木結構石庫門建築。該弄於民國4年(1915年)8月下旬始申請建,約次年至民國8年前建成。坐北朝南,原由戴季陶租?? 


    民國9年春,楊明齋陪同共產國際代表魏金斯基到上海,同陳獨秀商討建立中國共產黨時,租賃該屋為活動地,並開設中俄通訊社,後改稱華俄通訊社,自任社長。4月,於此進行上海首次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的籌備工作。 
    8月22日,經上海共產主義小組領導人陳獨秀倡導,俞秀松、袁振英、葉天底、金家鳳等8人在此成立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俞秀松任書記。同年9月,創辦外國語學社為掩護。門口懸掛白底黑字“外國語學社”牌。次年初,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成立,於此設立團中央機關。4月29日,遭法租界巡捕房搜查,沒收了紀念勞動節籌備委員會宣傳品。後因俞秀松赴俄參加少年共產國際二大,社會主義青年團於5月間暫停活動。華俄通訊社至民國14年8月1日後才關閉。 
    外國語學社工作是該機關主要工作之一,旨在輸送有志青年赴俄學習,造就革命人才,稱中共最早的干部學校。該社由楊明齋任校長兼授俄語,俞秀松任秘書管理行政事務,魏金斯基夫人庫茲涅佐娃教授俄語,李達教授日語,李漢俊教授法語,袁振英教授英語。後又聘王元齡任俄語教師。名義上公開招生,實由各地共產主義小組或早期共產主義者推薦,學生有劉少奇、羅亦農、任弼時、肖勁光、許之桢、王一飛、汪壽華、柯慶施等50余人。民國10年春起,陸續派遣青年學員赴蘇俄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至同年5月結束,先後選送數十人。 
    民國10年,是弄改名銘德裡。1957年,舊址按原貌修復,弄名恢復舊稱。1987年,進一步修繕。樓上東西兩亭子間分別為俞秀松、楊明齋臥室。楊的臥室又為華俄通訊社辦公室,客堂樓為團中央辦公室,樓下客堂為外國語學社教室。教室後為廚房和餐室。 
    1959年5月26日,公布為市文物保護單位。1961年3月4日,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