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古建築結構應重視柱子裝飾
日期:2016/12/14 13:27:22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在中國古代建築的結構體系中,柱是最主要的承重構件,且又孤立獨處,具有獨立的視覺效果,並直接與人們的生活相接觸,地位突出,所謂“屋之主也”。於是,柱子得到了精心的保護和華麗的裝飾。柱子的裝飾,主要有彩畫、雕镂等方式,而彩畫由於其快捷、方便、表現力強等特點,最終成為最為廣泛使用的裝飾手段。除此之外,尚有用金玉、珠翠、錦繡、琉璃等,甚至有用鏡子、螺钿等材料來裝飾柱子的做法,更是奢華而新奇,並對後世柱子彩畫的裝飾紋樣和構成方法產生很大的影響。在整個中國傳統建築的發展過程中,柱子的裝飾經歷了由簡到繁,又復歸於簡潔的歷史演變過程。
現代社會出現了數量可觀的仿古建築。縱觀大多數其間的柱子,是比較符合建築本身的形制、風格以及相應的規范的。尤其在柱子的裝飾上,基本上能夠遵循仿造建築的歷史表征要求。基於當今經濟社會發展中呈現出仿古建築方興未艾的熱潮,尤其是,在以大量仿古建群為主要建築形式的橫店,影視拍攝基地和旅游景點的建設中,出現了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建築現象,作為在橫店工作多年的建築設計師,筆者認為,有必要對仿古建築柱子裝飾相關問題作一番探討,以期引起注意。
首先,要對中國古建築柱子裝飾的歷史有個大致的了解。這對我們橫店古典建築設計所的青年設計師來說很重要。
我國的建築彩畫等裝飾手段的產生,源於原始先民的儀式活動、審美要求和對木結構的保護作用。柱子上用顏料進行塗刷和彩繪在春秋時期已經出現,到隋唐成為柱子裝飾的主流,宋以後更是取得了一統的地位。在整個柱子彩畫的發展過程中,朱紅色一直是基本色調,除了在春秋時代用不同顏色塗刷柱子外,還有《營造法式》中記載了大量以青綠為主的冷色調柱子彩畫。柱子彩畫經歷了由早期的質樸到唐宋的華麗,再到明清的簡單的過程,宋代是它的頂峰。柱子裝飾的另一種主要形式雕刻在秦漢和南北朝時期最為盛行,然後逐漸走下坡路,但由於其強烈的裝飾效果,在皇宮、佛等重要建築中得以保存,一直處於衰而未絕的狀態之中。其他,如金玉、錦繡等材料對柱子的裝飾僅在特別華麗的建築中所有出現,從來不是柱子裝飾的主流。還有一點值得注意,即柱子裝飾在早期與上架部分連為一體,後來逐漸有所分離,柱子裝飾的獨立性也逐漸表現出來,到了明清,兩者便完全分開了。
其次,要以創新精神和現代理念對待仿古建築的柱子裝飾。這不是一般空泛的要求,而是有著很強針對性的。
仿古建築是中國現代建築的一個部分。既然是仿古,就要在“仿”字上下工夫,對所仿時期、年代、社會形態的建築特征、風格等,准確把握。包括柱子裝飾的所有要素。現在各地出現的大多為仿明清兩代的建築,而這兩個時代的建築柱子風格迥異、裝飾上也各執異趣。這就要求我們仿古而不泥古,畢竟歷史向前發展著,時代不同了。我們應該以創新精神和現代理念對待和處理仿古建築的柱子裝飾。現代社會有完全不同於古代的建築審美標准,但又是傳統文化的延續。創新的基礎是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將現代建築的科學手段和先進理念,與優秀傳統文化結合起來,使仿古建築既有古代韻味,又具現代風情。而要做到這兩者的完美結合,青年設計師就應該發揮思維活躍,不拘泥於陳規,敢於張揚個性的優勢,創作出好的作品。橫店影視城的明清宮苑等仿古建築,平心而論,是比較成功的范例。
再次,要科學合理地運用現代科技及材料做好仿古建築的柱子裝飾。
現代仿古建築,包括柱子裝飾的材料、工藝、效果處理等,很大程度上都是用現代材料、現代手法建造的。現代科技及材料在仿古建築上的運用,講究的是科學合理,也就是說,絕非現代科技的濫用、現代材料的堆砌。有些地方搞的仿古建築,建築外觀形式是古代的,或明代或清代,內裡也有雕梁畫棟、漆柱彩楹,但由於材料質地的制約和施工工藝的自行其是,而顯得不倫不類。然而,成功的實例也不少,如明清宮苑廣場上的塔柱,秦王宮大殿的柱子等,每一根柱子,都可以稱得上一件精美的藝術品,為整座建築平添許多光彩。
推薦閱讀:
如園坡屋頂 中國宮殿建築精髓
萬科如園 從一椽一木開始
清末古宅梁上“飛”金蝙蝠
閩南古建築探奇之“燕尾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