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中國小品建築之碑碣

中國小品建築之碑碣

日期:2016/12/14 13:08:47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中國古代早期的碑,功能有所不同。一是立於宮室、廟堂之前,用以觀察太陽的影子位置從而辨明陰陽的方向。二是立在宮室、廟門前用做拴牲口的石頭。三是立在墓邊用以拴繩子系棺木入墓穴的,用完之後,隨棺木一起埋入土中。後來,這塊石頭不埋入土而留在地上,而且在石頭上刻上墓主人的姓名及生平事跡,豎立在墳頭或墓前神道上,稱為墓碑或神道碑。這種在石頭上刻文字記事的方式不但用在墓碑上,也逐漸地用到觀日影和拴牲口的石頭上,石上刻文記事成為石碑的主要功能,並且逐漸走出廟門與陵墓而出現在其他需要文字記載的地方。

    今河北圍場縣是清代皇帝專用的狩獵場所。每年秋季,正當水草豐盛、野獸出沒時,帝王邀集漢、滿、蒙諸族的王公大臣一起到這裡狩獵。就在這一地區,留下了好幾處石碑:“虎神槍記碑”記的是乾隆皇帝用虎神槍獵虎之事;“木蘭記碑”記的是木蘭圍場創建的經過及狩獵的盛況;這些碑所記內容都圍繞著圍場狩獵的事,並抒發了帝王牢記祖訓,不忘習武的心願,多數還用了漢、滿、蒙、藏四種文字镌刻在碑的四面。

    記事之碑,也有專門記述當地重要事件的,如四川西昌市郊的光福寺,共有石碑百余塊,較詳細地記述了西昌、甘洛、寧南等地歷史上發生地震的情況,包括明清以來幾次大地震的時間、受震范圍及震後人畜、建築所受損害狀況,成了很重要的科學史料。碑也有專門記人的。河北唐縣有一塊“六郎碑”,是後人為紀念宋代將領楊延昭(六郎)鎮守三關的功績而建立的,這就是所謂的“樹碑立傳”。

    石碑是一部石頭的史書,它渾身上下都是寶,具有很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四川成都紀念蜀國丞相諸葛亮的武侯祠內有一塊唐代碑,記載了諸葛亮的一生功德,由唐宰相裴度撰文,著名書法家柳公綽書寫,著名石刻匠人魯建刻字。明代四川巡按華榮於碑上題跋曰:“人因文而顯,文因字而顯,然則武侯之功德,裴、柳之文字,其相與垂宇不朽也。”這是贊美諸葛亮本身的功績和裴度的文章與柳公綽的書法,並稱為“三絕”,又有一說是魯建刻字之美亦堪稱一絕,故合稱“四絕”。

    常見的石碑分碑首、碑身、碑座幾個部分,碑首多刻盤龍。龍的多少則要看碑身的厚薄而定。碑身是刻寫碑文的地方,所以它占了石碑的主要部分.前後左右四個面平整光潔,很少雕飾。有的石碑為了求得華麗的效果,在碑身的兩個側面,有時也在碑峰正背兩面的邊上加雕飾,形成一種在文字外圍有一圈邊飾的效果。

    碑座中,以龜作座者多。龜自古就被當做一種靈獸,與龍、鳳、麒麟齊名,稱為四靈物,或與龍、鳳、虎合為四神獸。海中的大龜稱為鳌,傳說共工氏怒觸不周山,天柱折,地維絕,女娲氏斷鳌足以立地之四極。鳌足可以支撐住天地,足見其力量之大了,所以宋《營造法式》中將碑座稱為“鳌坐”。還有一種傳說,認為龜力氣大,善於負重,但它愛好揚名,常馱三山五岳在江海中興風作浪,以顯示自己。大禹治水時收服了龜並用其所長,讓它用力推山挖洞。治水成功後,大禹搬了一大塊石頭讓龜馱在背上,使龜無力隨意行走,以免它再興風作浪,但又在石頭上刻著龜治水的功勞,從此龜就成了碑的基座了。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