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崗鎮柿子坪村
四面環山的“小盆地”羅崗鎮,以155.95平方公裡的面積成為興寧市第二大鎮。在這個興寧市北部重要的商貿集散地,隱藏著一座方圓僅三裡的小村落——柿子坪村。2013年9月,柿子坪村以眾多特色民居被評為中國傳統村落。而“國字號”的光芒,也讓隱匿在“盆地”之中的柿子坪村走進人們的視野。日前,記者探訪了這座精巧的古村落。
從羅崗圩鎮往北驅車1.5公裡,未進村子,一座宏偉的四角樓便吸引了記者的眼球。從高處望去,層層包圍的黑瓦在青山綠野間格外壯闊。隨行的羅崗鎮干部介紹說,這座四角樓便是柿子坪村的代表性建築——善述圍。這座竣工於1897年的古民居穿越了百年時光,雖然歷經滄桑卻依舊“硬朗”,在周圍星棋羅布的新建築中煥發著森森威嚴。
穿過田間公路,走進善述圍,只見精美的內部結構盡管歷經百年風雨,昔日的奢華依舊展露無遺,美輪美奂的木雕工藝讓人眼界大開:抬梁斗拱間,或花、或鳥、或獸,各種木雕層層疊疊,繁而不亂,生動流暢;花的嬌艷、鳥的雀躍、獸的威武,無不傳神地躍然在木頭方寸之間,生動而逼真。屋內還有不少描金木雕屏風,舊時工匠在木雕上精雕細琢出來的花卉圖案,百年之後依舊透著金燦燦的光芒。
除了壯闊的外觀、精致的內裡,善述圍最被外人所稱道的是“忠、孝、廉、節”的袁氏家風。房屋的建造者和設計者袁述初經營當鋪起家,並廣結善緣,布施善事,成為在興寧北部最有影響的開明鄉紳之一。為了警誡後人,袁述初或將古人遺訓、或將對聯,刻於石柱,雕於牆壁,大廳小院一應俱全。記者發現,從斗門到大門,再到斗兜門,不僅大小門兩旁,就是屋內石柱都刻滿了楹聯,成為袁氏家風最重要的傳承方式。
“柿子坪村共有袁、劉、鐘、巫、羅等五個姓氏的人口1500多人,其中袁氏村民最多,約占總人口的70%。”羅崗鎮相關負責介紹說,除了善述圍,柿子坪袁氏家族所建的房屋還有俊賢樓、松茂圍、育秀圍、和樂圍等二十多個。如今,這些經歷上百年、甚至幾百年滄桑的古老建築依舊煥發著神彩,成為柿子坪村傳統文化的源泉。除了古民居,村裡還有古井、古榕樹、古石橋,這些祖輩的智慧結晶,依舊孕育和方便著後人。
如果說袁氏家族是柿子坪村傳統文化的核心,那麼柿子坪與羅崗的歷史變遷也有著緊密聯系。“羅崗袁氏最早是四世祖落居於羅崗圩下,並建造了‘魚形屋’。”該鎮相關負責人說,因房屋依地形建成如魚狀,成為興寧客家民居建築的一大特色。與此同時,柿子坪村毗鄰圩鎮,匯聚了周邊客家居民的普遍習俗,成為羅崗客家文化的聚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