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夏魯寺天堂畫卷重返人間
日期:2016/12/14 13:03:54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西藏夏魯寺
海拔近四千米,含氧量僅為內地70%——這裡是西藏日喀則雅魯藏布江南岸與年楚河交匯處的夏魯河谷,藏傳佛教夏魯派的發源地。
位於河谷中的夏魯寺保存著一副“天堂畫卷”。
時光荏苒,風雪摧殘,這幅畫卷湮沒在歲月的長河中。
現在,考古科技人員將用最先進的技術,讓“天堂畫卷”重獲新生,重返人間!
【塵封的天堂畫卷】
夏魯寺始建於11世紀。
14世紀初,一場大洪水將這座古剎沖毀大半。
1306年,古相•扎巴堅贊擔任夏魯地方長官。他曾前往中原觐見元朝皇帝,除了皇帝的豐厚賞賜外,還帶回了技藝精湛的漢族和蒙古族工匠,幫助修建了夏魯寺多座佛殿,修築了圍牆和四個大型扎倉(藏傳佛寺內專門進行宗教教育的建築——記者注),並繪制了許多精美的壁畫。之後,其子古相•貢噶頓珠再次進行了大規模擴建維修,對夏魯寺整體建築風格起到了決定性作用。這裡最引人注目的就是1596.25平方米的“天堂畫卷”。“我們第一次見到夏魯寺是在2002年。地方不大,漢式琉璃瓦頂,上邊就是西藏獨有的湛藍的天。”故宮博物院古建部副主任王時偉回憶說,“剛進去時光線很暗,等看清楚壁畫,我們都震驚了,太精美了!”
壁畫賞析
這幅“天堂畫卷”創作於元明兩代,壁面上的諸佛、菩薩、本生故事圖像至今看去仍色彩鮮明,線條清晰。專家介紹說,夏魯寺保存了精美的壁畫、雕塑及建築,是西藏惟一現存比較完整的元代藏傳佛教藝術集萃之地。其建築與壁畫融會了漢、藏等多種風格,成為後來西藏地區寺院修建與壁畫創作之范本。夏魯寺的壁畫藝術最為特別,它融合了印度、尼泊爾、中原等不同地域的多種繪畫技巧和審美觀念,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藝術風格。這種風格對元末明初西藏寺院壁畫的繪制產生了重大影響,在西藏壁畫藝術的發展中起到了承前啟後的歷史作用。而夏魯寺壁畫被譽為西藏藝術發展史上的裡程碑,對研究整個西藏佛教藝術及其與中原、尼泊爾、印度等地的佛教文化交流具有重要價值,是研究藏傳佛教藝術史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料。
意大利著名藏學家圖齊曾這樣贊歎夏魯寺的壁畫:“即使是在元朝時期最顯赫的、也是最富宗教和藝術熱情的薩迦寺,我們也沒有發現任何可能斷定為蒙古時代的繪畫遺跡。但這種遺跡至少在藏地的一個寺廟中保存下來,被人們和時間所忽略,這便是建於14世紀上半葉的夏魯寺。
壁畫賞析
壁畫賞析
壁畫賞析
【附】夏魯寺壁畫:顯密佛教藝術精華
夏魯寺的壁畫系元代藏傳佛教壁畫藝術的典范之作,題材由顯密兩宗組成。
顯宗以藏傳故事和佛本生故事為主。主要集中在一層金殿回廊四周,其中佛本生故事壁畫最為精彩,共有100鋪(現存96鋪),依據噶瑪噶舉黑帽系第四世活伸縮讓迥多吉(1284~1339)撰著的佛本生故事集(一百本生)繪制,構圖宏大,采用棋格式構圖,繞回廊外壁一周,金碧輝煌,系夏魯寺壁畫一絕。佛傳故事主要有“十二相成道”和“須摩提女請佛”,構圖亦十分巨大,為藏傳佛教寺院壁畫同類題材中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