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梁氏 延續九百年的中華血脈
日期:2016/12/14 13:07:04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廣東是梁姓的大本營,全國梁姓有35%在廣東,“十個順德人一個姓梁”,在佛山梁姓也是最大姓之一,遍布五區,以順德、南海為最多,而不少村落裡的村民更是絕大多數姓梁。
梁姓源於北方,12世紀前後,由於異族入侵,被迫南遷嶺南。佛山梁姓的歷史,就是一部與佛山共同發展的歷史。“忠孝傳家久,詩書繼世長”“凡入而為孝子悌者,出則必為義士忠臣”是梁氏的古訓。九百年來,以“忠孝”二字維系著梁氏文化的傳統。梁氏文化是中嶺南文化中一顆閃亮的明星。
一頓跨越八個世紀的團圓飯
禅城區瀾石的石梁村有855年歷史,周圍是高樓大廈,已難以見到原本的古村田園風光。
“一頓跨越八個世紀的團圓飯”即將開鑼。昨日,村裡的長老和梁詩裕、梁其生等佛山多位民俗專家相聚,為慶祝石梁村855年生日,這裡大擺宴席,擺上一千多桌與廣大宗親,共聚鄉情。
梁詩裕介紹,石梁開村始祖梁勳的後人分散到廣州、石灣等地發展,經過數百年來繁衍生息,已經分布到世界各地。石梁村藉著近年續寫族譜的機會,克服了無數艱難,終於聯系上了大部分的海內外梁氏宗親。據梁氏族譜記載,南宋時期,石梁始祖梁勳由山東東原遷居而來,嗣後在石梁定居繁衍至今,成為佛山梁氏的一大望族。
石梁村全村800多人絕大多數姓梁,全村現存有梁氏家廟和梁氏祠堂8座,分別為梁氏家廟、長房漁隱公祠、榕莊公祠、日明公祠、海桢公祠,二房梅莊家塾,三房居石公祠、朗盛公祠和賢恕公祠。八大祠堂和村內的名勝古跡,有四百到六百多年的,也有百多年的。這些祠堂座座修繕完好,祭祀香火鼎盛。
規模最大要數梁氏家廟,記者看到,家廟前建有石梁噴泉廣場,園內蒼松翠柏,綠樹環繞,溪水潺潺,莊嚴肅穆且幽雅僻靜。雖然家廟外貌嶄新,但仍然不失其古韻,進深長,主祭祀堂設計精巧,兩廊均配有詩聯及說明文字,祠堂外立有大宋紹興15年乙丑科進士诰封光祿大夫梁勳“功德碑”和大清康熙53年甲午科賜進士及第欽差山西典試正主考加三級梁元捷“功德碑”兩座。石梁村歷史上為官宦者甚多,文人雅士也多。現存的梁氏祠堂不僅在大門上置楹聯,在祠堂內也多存有詩聯墨寶,這些聯語,深刻反映石梁梁氏深厚的文化底蘊。
梁詩裕介紹,梁氏家廟初建於明朝永樂年間,已愈600多年歷史。梁氏家廟中,一塊寫著“欽點主事簽分陸軍部”的牌匾分外引人注目,據介紹,這是梁氏第24代後人、清朝舉人粱鳴治受皇帝欽點賜職的一個見證。
石梁村書記梁桂昌送記者一部厚達10厘米的精裝本《石梁梁氏族譜》,捧著這部沉甸的厚重心血,記者感受到:這是由梁氏家族繼傳下來的優秀家風和傳統品德,是石梁梁氏延續發展的歷史見證。
推薦閱讀:
萬裡長江第一鎮——四川宜賓翠屏區李莊古鎮
嶺南古村落 只有保護好才能有開發的未來
六百多年宋皇裔宗祠菉猗堂古建築群開修
文峰塔完成首修繕 孝感現存唯一明七層古塔
梁園成為佛山一塊瑰寶
走進佛山梁園,靜靜地游走於宅第、祠堂與園林之間,閒適清淡,在園中傾聽鳥語、風聲,惬意萬分。梁園最精彩的部分莫過於“庭園”空間變化迭出、輕盈通透。園內果木成蔭、加上曲水回環、松堤柳岸,蕩漾在如此的嶺南水鄉韻中,這是何等的寫意人生呢?
歷史的流逝,時序的星移斗轉,延續了一百多年輝煌的大型莊宅園林梁園,如今成為今天佛山的一塊瑰寶。
位於佛山松風路的梁園,由詩書名家梁藹如、梁九章及梁九圖叔侄四人,於清嘉慶、道光年間陸續建成,歷時四十余年。主要由十二石齋、群星草堂、汾江草廬、寒香館等不同地點的多個群體組成。
《佛山忠義鄉志》記載,梁園占地面積曾達200多畝,人丁興旺時曾有200多人居住在內。它曾經顯赫一時,引得嶺南名家紛紛前往拜谒。梁園與順德清晖園、番禺余蔭山房及東莞可園並稱為清代廣東四大名園,為嶺南園林的代表作。
不知是否就是在這種文化氛圍中孕育出多位詩書畫名家,梁氏族人僅出版的個人專著就有幾十種。梁藹如入選《清代廣東書畫名家錄》,其精湛的書畫藝術,深為行家、後輩推崇,他不僅善畫,也愛作詩吟詠,其出色的才華享譽嶺南地區;梁九圖多才多藝,不僅文章寫得好,書畫也在行,畫蘭花更傳神,另外還獨創十二石齋和汾江草廬兩組園林。
近代的梁氏後人中,梁厚甫30年間寫作近200萬文字,被譽為“走出佛山第二人”;花鳥名家梁紀作品還被中國畫院、廣州美術館、深圳博物館等收藏。
推薦閱讀:
萬裡長江第一鎮——四川宜賓翠屏區李莊古鎮
嶺南古村落 只有保護好才能有開發的未來
六百多年宋皇裔宗祠菉猗堂古建築群開修
文峰塔完成首修繕 孝感現存唯一明七層古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