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國內五大八卦勝跡

國內五大八卦勝跡

日期:2016/12/14 12:33:05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八卦田——南宋老皇宮旁的西湖之謎 

八卦田——南宋老皇宮旁的西湖之謎

    杭州玉皇山南的八卦田,可說是南宋故都難得的一個地面遺存。它猶如一座斯芬克司,歷經滄桑,靜靜地展現在世人眼前,卻並不是那麼容易回答這究竟是什麼?數百年來,為此眾說紛纭,竟成了西湖一謎。老杭州都聽說過這個故事,當初南宋皇帝丟了京城來到杭州時,曾經為了給杭州的老百姓留個好印象,特地用牛皮帳篷圍了一塊八卦形的地,說是皇帝親自耕種。其實,這錦衣玉食的皇帝怎麼會自己動手,都是讓小太監種地,他和妃子在一旁乘涼。哪曉得這種情形被一個種莊稼的老漢偷偷看到了,坊間紛紛傳開,那皇帝見把戲被戳穿了,也就不再耕作。

    據《西湖游覽志》記載:“南山勝跡中有宋藉田,在天龍寺下,中阜規圓,環以溝塍,作八卦狀,俗稱九宮八卦田,至今不紊”。南宋紹興十三年(1143)正月,宋高宗趙構為表示對農事的尊重和對豐收的祈禱,采納了禮部官員的提議,開辟籍田於國都南郊(即目前的八卦田遺址處),在每年春耕開犁時,皇親率文武百官到此行“籍禮”,執犁三推一撥,以祭先農。明代八卦田逐漸成為杭城著名的景點,明代著名文人高濂在其著作《四時幽賞錄》中有《八卦田看菜花》一文,記錄當時的美麗景象。明嘉靖年間,提學使阮鄂建太極亭於宋郊丘故址阜上(中阜規圓)。明萬歷年間,知縣聶正湯重修太極亭,今已不存。明以後,籍田一直作為良田由附近居民耕作。至上世紀八十年代,玉皇村村民將外圍約3.8公頃農田改為水塘,發展水產養殖,用水塘中清理出的淤泥堆積於籍田中央,恢復原有祭祀所用土阜圓台,並用植物勾勒陰陽魚圖案,將逐步形成現存的土丘、田塍、水溝排列規整的八邊形格局。

    2007年,八卦田遺址環境整治工程正式啟動,在維持原有的中間土埠陰陽魚和外圍八邊形平面格局的基礎上對八卦田進行保護性修繕,以展現農耕文化為主線,綜合考慮了立地環境、作物生長的自然規律、“南宋九谷”品種的發展演變等因素,將種植區域分為環核心區、中心區和外圍區三塊,環核心區主要種植龍井茶等具有杭州本土特色的農作物以及部分時花;外圍區現在配置紫綠二色甘藍等季節性觀花植被;面積最大的中心區分卦位按季節種植籼稻、糯稻、大豆、茄子、綠豆、粟、紅辣椒、四季豆等農作物。如今這裡再無荒村、遺民、寂寞、淒涼,只有茶室、游人、笑語、歡聲,真正是換了人間。

推薦閱讀:

揚州現存最早城磚來自六朝

青銅器--頌鼎(周)

內蒙古發現史前人獸形巖畫系紅山文化時期

復活島石像為古代宗教路線一部分 


     奇峰異林下的八卦天坑

    另一處著名的“八卦田”位於貴州省興義市萬峰林風景區內。
 

另一處著名的“八卦田”位於貴州省興義市萬峰林風景區內

    興義的萬峰林景區是典型的喀斯特盆谷峰林地貌,它分為東、西峰林,景觀各異。東峰林以巍峨的喀斯特峰叢為特征,西峰林是高原喀斯特景觀。300多年前,明代地理學家、旅行家徐霞客就曾到過萬峰林,並賦詩“天下名山何其多,唯有此處成峰林”。

    興義八卦田是一片天然形成的八卦田,平臥在納灰寨農田中央,其造型神奇迷離,如神匠打造,層疊有序。八卦田中有三個天然地漏,深不見底,被稱為地眼——大地的眼睛。這些納灰漏斗群為寬而淺的碟型漏斗。農田耕地以漏斗為中心,弧型展布,構成了奇異的“八卦”圖案。據說踩一踩八卦田,升官又發財。還有一條納灰河在田中穿過,卻又消失在田野中。據考察,此河在地下穿延,在二十多公裡外有重見天日,並匯入珠江。這種漏斗是在地下河局部坍塌和地表水溶蝕作用下形成的,納灰漏斗群呈有序的帶狀分布,揭示其下部為一條地下暗河。

    萬峰林獨特文化

    興義居住的多是布依族,布依族善歌舞,是布依族地區廣泛流傳一種布依族世代相傳的民間說唱藝術——“八音”。所謂“八音”,通常有笛子、箫筒(無膜笛)、牛骨(馬骨)胡、葫蘆琴、月琴鼓、包包鑼、小馬鑼、钗等樂器。布依八音旋律古樸、流暢、悠美、悅耳,常活動於民族節日,婚喪嫁娶、建房、祝壽等場合,是布依族人民喜愛的曲種,幾百年來,在興義巴結的村村寨寨傳承著,深著當地各族人民群眾喜愛。

推薦閱讀:

揚州現存最早城磚來自六朝

青銅器--頌鼎(周)

內蒙古發現史前人獸形巖畫系紅山文化時期

復活島石像為古代宗教路線一部分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