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陵

日期:2016/12/14 12:48:10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唐武宗李炎(814-846),是穆宗李恆的第五個兒子,文宗李昂之弟。繼文宗為唐代第十六任皇帝,公元840年至846年在位。唐憲宗元和九年六月十二日(814年7月7日),宣懿皇後韋氏生於東宮,初名李瀍(chan)。長慶元年三月戊午(二十二日,821年4月27日)穆宗封為颍王。文宗開成(836-840)年間,加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吏部尚書。開成五年正月二日(840年2月8日),文宗李昂病危,密召宰相李珏、知樞密劉弘逸輔佐太子李成美監國。宦官仇士良、魚弘志為了專權,偽造诏書,立李瀍(chan)為皇太子,“權色當軍國政事”。正月四日,文宗駕崩,李瀍於柩前即皇帝位,時年27歲。次年改年號為“會昌”。會昌二年四月丁亥(二十三日,842年6月5日),群臣上尊號曰“仁聖文武至神大孝皇帝”;五年正月初一,群臣上徽號曰“仁聖文武章天成功神德明道皇帝”。會昌六年三月壬寅(初一日,846年3月31日),下诏改名為炎(《舊唐書.武宗本紀》卷18上)。

    端陵是唐武宗李炎的陵墓,位於陝西三原縣徐木原西邊(今三原縣徐木鄉桃溝村東北),東距高祖李淵獻陵約5公裡,西北距代宗李豫元陵約6公裡。1956年8月6日,陝西省公布為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6月25日,國務院公布為全國第五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端陵陵園內原置石刻的形制與豐陵相同,分布於陵園四門之外和司馬道兩側。陵園現存石刻20件,其中,東、南、西三門外各存石獅1對,北門外石獅殘毀。石獅高1.45-1.66米,胸寬0.75-1.00米,每對間距17.3-24.3米不等,形制同莊陵。南門外司馬道石刻東西兩列相向排列,兩列相距66米。現存華表(石望柱)1個,裸露地面高7.22米,柱身高6.76米,八稜面均線刻蔓草紋飾,形制與建陵相同。翼馬(天馬)1對,位於華表北9.8米處。馬立於長2.15米,寬1.10米,厚0.32米的石座上。馬身長2.80-2.85米,寬1.05-1.10米,高2.75-2.80米,馬頸較瘦長,頭短腿高,形制同莊陵。鴕鳥1個,原位於翼馬北約10米處,今存西安碑林博物館。鴕鳥雕於長2.20米,寬1.47米,厚0.35米的石屏上。鳥體高、寬均為1.17米,呈回首狀,身鳥體高、寬均為1.17米,呈回首狀,身軀肥大,尾部短禿,腿短若鴨。仗馬2個(西列)均殘,位其身長1.60米。北門外仗馬佚失,殘存一控馬者石像,頭殘,高1.40米,身穿圓領窄袖袍,腰系革帶,足蹬長靴。石人(翁仲)原置3對6尊,現存4尊。東列為持笏文官,其南數第1人在翼馬北約80米處,殘高0.93米,石人腰帶下垂且無前後長帛花結;西列為仗劍武官,現存1個石人,在翼馬北約98米處。石人身高2.89米,形制與莊陵相同。可惜的是,1996年2月23日晚,一伙文物犯罪分子盜竊了端陵的石人頭,至今沒有追回。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相關文章
    没有相关古代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