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大旗頭古村:古代建築安全的范本

大旗頭古村:古代建築安全的范本

日期:2016/12/14 13:04:33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大旗頭古村高聳的牆體亦有防盜之用

大旗頭古村高聳的牆體亦有防盜之用

大旗頭古村石板上用於排水的“金錢眼”

大旗頭古村石板上用於排水的“金錢眼”

張衍謙說,屋內牆上兩個洞口也可用於排水

張衍謙說,屋內牆上兩個洞口也可用於排水

大旗頭古村四間大屋都有防盜系統,張衍謙老人向記者展示:“一層磚、一層鐵欄桿、一層石柱、再一層磚”組成這屋子的牆體

大旗頭古村四間大屋都有防盜系統,張衍謙老人向記者展示:“一層磚、一層鐵欄桿、一層石柱、再一層磚”組成這屋子的牆體

大旗頭古村古建築群前的大池塘不僅是排水系統的一部分,而且在房屋著火時可以抽水滅火

大旗頭古村古建築群前的大池塘不僅是排水系統的一部分,而且在房屋著火時可以抽水滅火

    火災、盜竊、水浸街是現代城市面臨的頑疾。但在一百多年前,三水大旗頭村就以其獨特的布局和精巧的設計,成功地解決了這三大難題:高高的镬耳牆能擋住火苗,村前池塘有滅火水源;利用炮樓、閘門和厚牆組成三道防線抵御盜匪;天井、金錢眼和下水巷道形成排水系統,百年來從未遭遇水浸。

    排水:百年老村從未遭水浸

    水浸街已成為中國現代城市的通病。但三水大旗頭古村卻從未遭受過水浸,人們不禁問道:“100多年前的人們是怎麼做到的?”昨日,記者在古村建造者鄭紹忠後人鄭衍謙的帶領下參觀了古村,並給我們講述了其中奧秘。

    “大旗頭古村形成科學的排水系統。”86歲的鄭衍謙耳聰目明、思維清晰。走進村內任何一座建築,都有一個天井。“嶺南雨水較多,所以屋頂瓦面較陡,利於排水。”老人指著屋頂說,雨水順著屋檐下落入天井中,天井中有數個金錢眼,雨水鑽入金錢眼滲到地下。地下還有暗渠,密布整個村子,來自各個房間的雨水最終匯集到一條較大的暗渠,排入村前的大池塘,並最終排進河湧。

    村子在選址時也充分考慮到排水問題,特意選擇高地建房。古村地基很高,大約比周邊地區高出1米多。由於地勢較高,且排水系統設計完整、精巧,在鄭衍謙的記憶中,村子從未出現水浸。

    防火:一屋失火不殃鄰捨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這是火災最可怕的地方,由於古代建築均為磚木結構,一旦有房屋失火,就可能燒成連片,甚至毀滅整個村莊。“為防患於未然,我們的祖先在建村時就有考慮。”鄭衍謙指著屋頂說,“瞧,那些高高的镬耳牆就是防火的絕佳設計。”

    镬耳屋山牆是典型的嶺南風格建築,大旗頭古村內所有的房屋都把牆砌成镬耳狀。镬耳狀建築防火,通風性能良好。火災時,高聳的山牆可阻止火勢蔓延和侵入;微風吹動時,山牆可擋風入巷道,進而通過門、窗流入屋內。民間還有“镬耳屋”蘊含富貴吉祥,豐衣足食一說。鄭衍謙回憶說,小時候村內一間民宅突發大火,屋內火光沖天,卻絲毫未波及鄰捨,失火屋宇除房頂燒穿外,主結構也安然無恙。

    說到防火,村前的池塘不但是排水系統的一部分,更在滅火時可發揮重要作用。“除非特別干旱,一般村前池塘的水總是滿滿的。”鄭衍謙說,一旦發生火災,村民們就可在池塘中取水滅火。到了民國時期,村子池塘裡中就安裝了2台消防器。“需要兩個人來回壓水,用帆布管把水接到失火的地方,能噴到屋頂。”鄭衍謙說,他都親自試過消防器,後來被破壞了。

    防盜:三道防線古村如堡壘

    古村的建造者鄭紹忠位高權重,加之當時三水一帶匪風頗盛,村子的防匪防盜措施尤為重要。“村子有三道安全防線,分別為炮樓、閘門和厚牆,讓盜匪望而卻步。”鄭衍謙說,古村機關滿布、防盜設施十分完善,如高高的石腳、高達2米多的氣窗、房屋較低的窗口則都鑲嵌鐵條、如同現代的防盜網。更讓人叫絕的是,村內部分房子牆體由4層組成,從裡到外是青磚、石條、鐵板、青磚,整個牆體厚達34厘米。

    整個村被分為四條直巷,每一條巷口都曾有鐵閘,必要時同時落下,整個村莊則如同一堡壘。而巷間卻四通八達,很多樓宇間有天橋相通,不熟悉者如踏入迷宮,難進也難出。在鄭衍謙的記憶裡,古村還曾建有東南西北四個高高的炮樓,曾有村內壯丁把守,可登高遠眺,村外還有人打更守夜。可惜四個炮樓在“破四舊”中不幸被拆。

    大旗頭古村百年前的防盜、防火、排水系統設計如此精巧科學,曾經入村詳細考察的三位華南理工大學建築系教授說:“大旗頭的規劃建築放在今天來看也是先進的。”而在中山大學歷史學系博士何文平看來,大旗頭古村是古代科學排水、防火、防盜活的范本。

推薦閱讀:

中建瀛園 細節處的精雕細琢

廣東龍川黃嶺古村

黃河岸邊古村落 陝西木頭峪村

歐洲古建築:聖家族大教堂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