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泉州古寺廟清水巖

泉州古寺廟清水巖

日期:2016/12/14 13:09:49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位於安溪縣蓬萊鎮海拔500米的蓬萊山上。建築面積3200平方米,清水巖原名張巖,始建於北宋元豐六年(1083年),元祐七年(1093年),佛門禅師陳普足(即清水祖師)見此處石泉清冽,便住下修行,遂改為清水巖,蓬萊人為之集資興建巖宇。元代重建,明清多次重修。近年來,又經僑胞、台胞捐資修建,巖宇煥然一新。

    巖寺依山而建,背倚石壁,面臨深壑,俨若懸空樓閣,西向,樓閣式,外觀呈現三層,實為四層,由上而下為釋迦樓、祖師殿、昊天口。左右翼為鐘樓、鼓樓、觀音閣、檀越廳、芳名廳、僧捨等。層樓復閣,外觀呈“帝”字形。附屬文物有:清水法門、覺亭、三忠廟、護界宮、石粟櫃、護碑亭、瞰龍亭、清水山莊、龍宮、山門等。清水巖周圍布滿宋、元、明、清以至近代的碑刻、摩崖石刻20多方。其中宋代“巖圖”碑一方,為淺浮雕圖像,刻載宋代清水巖建築規模,為此巖之珍品。清水祖師在南宋隆興二年(1160年)至嘉定三年(1210年)四次受皇帝敕封,封號為“昭應、廣惠、慈濟、善利大師”。四次受封牒文镌刻於“石粟櫃”上。巖上還有“羅漢松”和“枝枝向北”、“清珠簾”等勝景。台灣及東南亞多有分爐祭祀清水祖師。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