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唐三彩器皿的器型特點

唐三彩器皿的器型特點

日期:2016/12/14 13:29:19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唐三彩是一種多色彩的低溫釉陶器,它是以細膩的白色黏土作胎料,用含鉛、鋁的氧化物作熔劑,用含銅、鐵、钴等元素的礦物質作著色劑,其釉色呈黃、綠、藍、白、紫、褐等多種色彩,許多器物多以黃、綠、白為主。有的器物只具有上述色彩中的一種或兩種,人們統稱之為“唐三彩”。大致可分為器皿和俑兩大類,三彩俑一般為盛唐的產品,器皿則初唐、盛唐和中晚唐均有生產。

    從出土的三彩器皿來看,主要有碗、洗、盤、瓶、壺、盆、枕、盂、盅、罐、爐等用具或明器;有屋宇、庭院、林園山水、作坊、櫥櫃、牛車之類的模型;還有建築飾件和瓦當等。在唐代,皇室及庶民百姓普遍使用胎質堅硬、釉面勻淨的瓷器,胎質粗松的三彩器皿主要作隨葬明器。唐政府對喪葬使用明器的數量、體積都有明確規定,致使唐代明器數量大增,達到了歷史的頂峰。但也有一小部分進入生活日用領域。從陝西唐三彩的出土地點看,墓葬所出一般為隨葬明器,而在宮殿遺址和寺院遺址中出土的大多為實用生活用具。三彩明器的燒成溫度在700℃——800℃之間,胎骨粗松,實用器皿的燒成溫度則在900℃——1050℃之間,胎質堅硬致密。同時,生活器皿的胎較薄,一般不超過一厘米。隨葬明器的底部不施釉,小口器內均素胎,大口器內施很薄的淡色釉。生活用具內外施釉,釉層厚潤光亮,不滲水。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