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畲家風情 古村煥發活力
日期:2016/12/14 13:03:56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半月裡村10多座古民居保存完好。
近日,霞浦縣溪南鎮白露坑村半月裡自然村獲評“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一時間,畲族古村名聲大噪,雖然路遠村幽,游客卻紛至沓來,領略半月裡畲族村寨的傳統風貌,感受絢麗多彩的畲族傳統文化。
一
記者來到半月裡村。該村被稱為“閩東畲族第一村”,全村300多名村民都是畲族。
記者在畲族古村裡流連,只見碧水環繞,林壑幽深,山石多姿,名勝古跡貫若串珠。其中名氣最大的,要數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龍溪宮了。一棵栽種於清代乾隆年間的古榕枝繁葉茂,幾位穿著畲族傳統服飾的畲家婦女在樹下安坐。
沿著石階拾級而上,記者看到,10多座保存完好的古民居鱗次栉比,其中3座清代古民居尤為出名。據溪南鎮黨委宣傳委員葉林茂介紹,雷世儒大厝(舉人府)占地1300多平方米,雖經歷200多年的風風雨雨,但大體保存完好。建築雕梁畫棟,氣勢恢宏,處處有伏筆,如五福臨門雕刻蘊含畲家風情,是閩東地區重要的畲族文物古跡之一。秀才院、雷氏宗祠等古建築保存完好,特別是古民居裡的文物也保存良好,讓人歎為觀止。
半月裡村的古民居為何能保護得這麼好?白露坑村黨支部書記雷國勝說,這要歸功於全體村民的努力,300多名村民都是畲村的守護者。以前,村民不懂得保護古村,一些人拆掉古民居建新房,為此毀掉了5座古民居。上世紀90年代,一名浙江人來到村裡,買走了上百件村民祖傳的老物件,有的一件只賣八九元錢,很可惜。
變化從2002年開始。那一年,村干部開始挨家挨戶地向村民宣傳保護古民居的意義。“每位村民都是畲家文化的傳承人,因此,我們主要從傳承畲家文化的角度進行宣傳。用文化增強全體村民的認同感,這種認同感是潛移默化的,同時也是深刻的。”雷國勝說。
慢慢地,村民保護古民居的意識增強了。“現在,我們都養成了保護古民居的習慣。家裡的寶貝不能賣,古民居不能動,還要注意防火防盜。”村民雷仁華說。原本在浙江做小生意的他,於2003年主動帶了五六名村民回鄉,住進古民居。“有了人氣,古民居才能得到更好的保護。”他說。
不僅村裡的10多座古民居得到了較好的保護,村裡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一大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也完好地保存下來了。2006年,村裡的“小說歌”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還有畲族武術、畲族醫術等等。這些畲族傳統文化光彩璀璨,在半月裡村都能領略到,真是太難得了。”霞浦縣博物館館長吳春明說。
保護完好的畲族古村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據統計,每年到此的游客達15萬人,山裡的畲村一下子熱鬧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