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畫舫錄》中李斗曾描寫槭槲(秋色葉樹種)四季葉色變化時說,“……半山槲葉當窗檻間,碎影動搖,斜晖靜照,野色連山,古木色變;春初時青,未幾白,白者蒼,綠者碧,碧者黃,黃者赤,赤變紫,皆異艷奇彩,不可殚記。”言其室曰“珊瑚林”。樹木隨著季節變化,葉片往往呈現出不同的顏色,並逐漸長大、榮枯、衰落,最後歸根碾作塵土,從而使園林有了明顯季相變化。秋季很多樹種葉色絢爛艷麗,觀賞效果不亞於姹紫嫣紅的花朵,而且它們不象花朵星星點點,而是一樹樹、一片片,艷若彩霞,稱之為“珊瑚樹(林)”非常貼切。
1、秋色葉樹種的概念和類型
1.1概念
陳俊愉先生把“葉片經秋變成紅、紫、黃、橙等艷麗色彩,可以豐富景色的植物稱為秋色葉植物(fall-color-plants)”。陳有民教授將“凡在秋季葉子能顯著變化的樹種,均稱為秋色葉樹”。筆者將在正常生長狀態下(即不是由病蟲害、旱澇等偶然因素引起的),在秋季樹葉變成紅色、黃色、橙色、紫色等,持續時間長,並且具有較高觀賞價值的樹種總稱為秋色葉樹種。
1.2類型
根據葉色、變色時期以及樹種冬季落葉與否等,將秋色葉樹種分別進行分類。一是根據葉色不同將秋色葉樹種分為四類。紅葉類如楓香、雞爪槭、重陽木、黃栌、烏桕、南天竹、地錦、柿等;黃葉類如銀杏、無患子、栾樹、青桐、桑等;橙葉類如鹽膚木、榉樹、黃連木等;紫紅葉類山麻桿、漆樹等。二是根據葉色變化時期將秋色葉樹種分為單秋季變色和春秋兩季變色兩類。前者如銀杏、黃栌、柿、漆樹等;後者如楓香、山麻桿、石楠等。三是根據冬季是否落葉將秋色葉樹種分為常綠和落葉兩類。前者如石楠、南天竹等;後者如楓香、黃栌等。大多數秋色葉樹種是落葉樹種。
2、中國古典園林中秋色葉樹種的應用概況
2.1應用歷史悠久
早在有關苑囿的記載中就有梧桐和槭樹兩種秋色葉樹種,唐華清宮的園林區就有槭樹、梧桐等多種植物栽植。王維的辋川別業是一座建設在山林湖光之天然勝景中的山地園,園中共有20個景點,其中漆園就是以紅葉樹種(漆樹)命名的。張繼《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康有為詩“鐘聲已渡海雲東,冷盡寒山古寺楓”。兩者都描寫了蘇州寒山寺的楓樹和鐘聲,使寒山古剎名揚四海。
秋色葉樹種在現存的明、清古典園林中的應用不乏實例。如:拙政園的浮翠閣旁配置了青楓(即雞爪槭)、柿、梧桐,遠香堂北側島上配置了烏桕;滄浪亭山上配置了銀杏、石楠、楓樹、枳�海換沸迳階�配置了雞爪槭、紅楓;避暑山莊的青楓綠嶼配置了青楓等,不勝枚舉。
秋色葉樹種在中國古典園林中一般都呈自然式栽植,多孤植或叢植,群植較少,僅在規模較大的園林中才會出現,如避暑山莊中的青楓樹林。在中國古典園林中,只有在很少的情況下在主要建築前對稱、列植秋色葉樹種,呈規則式栽植。如無錫寄暢園的含貞齋前對稱栽植了兩株銀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