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錦山古村裡的清朝古宅副魁第

錦山古村裡的清朝古宅副魁第

日期:2016/12/14 12:58:53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古宅門前

    記者從市區驅車兩個多小時,來到了徐聞縣龍塘鎮木棉錦山村。錦山村是徐聞古村落之一。提起最能彰顯村子歷史的文物,年輕的村干部蘇千錫馬上帶我們沿著村間小路,來到一間古宅前,他自豪地指著宅子說:“這間古宅有幾百年歷史了,是我們村的老寶貝!”

    清朝舉人蘇德井府第

    這間大宅是誰家的府第?居然歷經幾百年還能完整地保存下來?這要從錦山村的歷史說起。

    錦山村位於徐聞縣城東偏南二十公裡處,村地形聚落呈弧線狀。

    據《廣東省地名志》上的記述,錦山村明歷萬年間(1573-1619)成村。因建村時三面臨大田坑,一面是塘,形似弧山,謂美勝錦圖,故名“錦山”。

    該村原為蘇氏家族聚居地。蘇氏的祖先蘇行之率家人自潮州府一直南下隱居,並於大明萬歷年間輾轉遷至現徐聞縣錦山村擇地而居。

    而後明末清初年間林姓從海南、清代嘉慶年間黃姓再由本縣南部的奮磊灣再遷至錦山村一起聚居,遂形成蘇、林、黃等姓氏混居的村莊。

    蘇氏家族名人輩出,您看,這就出了一個“著手回春”的舉人。據《徐聞縣志》、《徐聞文史》中記載:蘇德井,字岐山,清光緒丙子科(1876年)舉人,天資聰穎,為人敦厚且精通醫術。

    鄉裡百姓都稱贊他,徐聞營守備還贈送匾額給他,題為“著手回春”,村裡至今還保存著其府第——就是留存至今日的“副魁第”。

    副魁是什麼意思呢?副魁是鄉試中副榜。副榜是明清考試中的一種附加榜示,亦稱備榜,即於錄取正卷外另取若干名,以後還需要考舉人。



    古宅系潮汕建築風格

    據《徐聞古村落》一書記載,“副魁第”古宅為清代建築,四進座落式四點金加厝包的深庭大院。品山形門樓,主樓屋檐高挑,上有小閣、石牆,楹欄盡用青石精雕細刻,門匾外彩繪斑斓。楹聯題:“錦山春暖,山澤年豐”,門聯題:“錦碧花紅五湖繁花集碧錦,山清水秀四海長水連青山”。

    古宅體現了“四點金加厝包”的潮汕建築風格。“四點金”是潮俗獨特的村居,是一種多層次、對稱、平衡、結構完整的平房式宅第。在“四點金”外圍建一圈房屋,則謂之“四點金加厝包”。

    庭院有扉門幾重,首進為門樓,門樓偏東與內廳不成中軸對稱;二進為外院,外院開闊,紅磚鋪地;三進為重花門,廳為品字形,一座三開間;四進為裡院,全用紅磚鋪設,左右兩側均為廂房;五進為上房,左右有小套間,套間前還有龍虎門通外。

    走進古樸的宅子,只見裡裡外外長滿青草,院內還長著一株黃皮樹與一株龍眼樹。一簇簇果子讓人口水直流,吸引著路人紛紛伸手。村裡幾個曬得黑溜溜、高高瘦瘦的小孩走進古宅內玩耍,說著當地的方言,羞澀地躲避記者的鏡頭。

    咔擦一聲,鏡頭裡記錄下了新人與舊宅的光影。新生的氣息與古宅裡厚重的韻味碰撞,讓古宅增添一絲活力。

    不能泯滅的血淚史

    這座古宅現在還能呈現在我們眼前,實屬難能可貴。它走過繁華富庶的日子,也經歷過火光熊熊的浩劫。

    據《徐聞古村落》一書記載,清末民初,徐聞地發生前所未有的大匪亂,富庶的錦山村首當其沖。民國12年(1923年)3月28日,匪賊劫掠村子,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三百余人慘死刀下,村中古建築群幾乎全被毀,村民被迫逃至他鄉謀生。直到民國晚期匪亂結束,村民才重返家園。

    想必村民回歸故土的那一刻,看見劫後余生的副魁第,必然是“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副魁第不僅是蘇氏舉人的府第,也是錦山村人生生不息、代代傳承的見證。

    現在每逢農歷3月28日,即錦山村特有的“寒食節”,村裡家家戶戶都不能生火、用寒食,燒紙錢用以祭奠先人。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