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平縣菩薩廟
日期:2016/12/14 13:02:37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在探訪濱州百年古建築的采訪過程中,劉傑先生剛進入鄒平縣,天空陰霾起來,正如菩薩廟沉澱的百年歷史,深邃而沉重。這座菩薩廟始建於明代,位於鄒平縣黃山街道辦事處碑樓村東北部,系明代工部尚書、左都御史張延登於萬歷年間所建。輾轉所至,呈現在眼前的是磚瓦土屋,塗了黃色油漆的外牆裙格外醒目。
跟隨當地的村民,推開了有著歷史厚重感的菩薩廟大門。呈現在眼前的卻是破落的廟宇,這與書上記載的“該建築雕梁畫棟,豪華大氣”形成明顯的落差。失落感也充斥著攝影者的內心深處。開門的一位村民惋惜的撫摸著滄桑的木頭大門,歎道:“好久沒人來過這裡了。”似乎被人們遺忘在時光隧道裡。
菩薩廟目前僅存大殿、東側樓房及大門。左手邊的竹子,郁郁蔥蔥,枝繁葉盛,沁人心脾的綠色守護著這座沉睡的百年古建築。這座建築體以木構架結構為主要的結構方式,創造了與這種結構相適應的各種平面和外觀,形成一種獨特風格。大殿三間,坐北朝南,為單層建築,共有16根柱子支撐,進深6米,面闊7.7米。不難發現,大概由於時間的久遠,建築體受損較嚴重,門窗已不再完整。東側樓房為雙層建築,共有8根立柱支撐,坐東朝西,進深3.8米,面闊5.6米,高約8米,二層的窗棂外側有破舊的草席,大概是村民不忍這承載歷史的建築受損而曾經采取的保護措施。在樓房南側有一石質台階直通二樓的小木屋。大門面闊3.3米,進深2.9米。木頭窗棂、木頭房梁,暗含了從原始社會起一脈相承的建築特色,書寫著歲月滄桑。
該廟建築風格獨特,在周邊縣區已屬罕見,其文化內涵豐富,為挖掘研究鄒平人文風情具有重要價值。2012年4月被鄒平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五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由於陰雨蒙蒙,從菩薩廟出來後也無心眷戀其他景點。如今這座菩薩廟已是滿目瘡痍,四周雜草叢生,一片荒涼。能拍到眼前的古老斑駁磚體、歷史痕跡的廟宇,攝影者已是甚為欣喜,同時也為這座在濱州地面上的一座上百年且已經不完整的古建築而深感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