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惠遠古城

惠遠古城

日期:2016/12/14 12:58:54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歷史上伊犁是新疆通往中亞的重要通道,清代乾隆為了加強在伊犁地區的治理,在此設伊犁將軍,建惠遠城,並陸續在其周圍建起八座衛星城,統稱為“伊犁九城”。

    歷史上伊犁是新疆通往中亞的重要通道,清代乾隆為了加強在伊惠遠古城犁地區的治理,在此設伊犁將軍,建惠遠城,並陸續在其周圍建起八座衛星城,統稱為“伊犁九城”。現保存較好的是被稱為“伊犁九城”之首的惠遠城,城內還保留著將軍府舊址。

    惠遠古城,一座新疆的歷史名城,它曾是新疆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歷經歲月變遷,風雨飄搖,如今走進惠遠古城,走進將軍府,依然被那份莊重、素雅的歷史氛圍而傾倒。

    將軍府門口兩尊石獅俯臥雄視,南方石獅細膩的形態與新疆雕刻粗犷的技巧融匯其中,它們不同於一般北方石獅的凶猛威嚴,顯得淳樸、憨拙。

    將軍府的主要建築為四合院式,土木結構的飛檐式“人”字梁平房,房檐樸素淡雅,無畫梁雕刻。院內古樹參天,4棵古樹是歷史活的見證。

    站在前庭朝前望去似有差使策馬馳來,飛報戰訊。“惠遠”之名乃乾隆帝親賜之名,是取大清皇帝恩德惠及遠方之意。惠遠老城繁華一時,當時城內建築整齊,縱橫四條大街直通四個城門:東門景仁、西門說澤、南門宣闿、北門來安。

    城中心建有高大巍峨的鐘鼓樓,以鎮四方。城內城外有不少軍事設施,有官兵操練武藝校場。城內外寺廟林立,清真寺、喇嘛廟是少數民族宗教活動的主要場所。城內大街小巷商鋪林立,百貨雲屯,市肆極為繁華,有“小北京”之稱。



    惠遠城南的望江樓,位於伊犁河畔,紅欄碧瓦,常有官府貴人或名人墨客登樓惠遠古城品茶賦詩,飽覽伊犁河景色。

    著名的愛國將領林則徐曾在這裡居住了兩年零一個月,留下了令人追

    憶的種種事跡。他因領導了轟轟烈烈的禁煙運動而聞名於世界,但也因此遭到投降派的誣蔑和陷害,被革官流放至此。眾多前來惠遠古城觀光的旅游者,亦想了解林公當年在此的生活。

    由於戰亂、沙俄侵略,城內建築物亦遭戰亂毀壞,許多建築被拆除。此後惠遠城垣逐年被伊犁河水侵蝕,地下遺存的文物多被伊犁河水淹沒,城內建築物已蕩然無存。今尚存北、東面部分城牆和老東門土牆墩,即惠遠老城。

    如今的惠遠城是光緒八年(1882)清政府在惠遠舊城北15裡處仿照舊城所建。與惠遠新城、伊犁將軍府同時期建築的還有惠遠鐘鼓樓,鐘鼓樓位於古城中心,東、西、南、北四個方向正對四個城門,鐘鼓樓為四層三檐歇山頂的木制結構建築,總高23.76米。

    基座層外面用青磚倉砌,台上邊緣有青磚花牆,基座頂棚為方木拼鋪,繪有八卦圖,內壁也用方木、青磚鑲砌而成。

    南拱門右壁上開一小門,入內拾階而上,可登至基座平台。平台上建有木制結構彩樓三層飛檐斗拱,畫棟雕梁;樓頂正脊四端各有大呁,中有寶瓶和鐵戟,戗脊頂端均有仙人走獸裝飾,瓦壟出檐裝有勾頭滴水。各層檐面及樓頂全用惠遠古城綠色琉璃瓦覆蓋,屋檐下梁柱額枋均繪彩畫。

    舊時,各層檐角懸掛銅鈴,風吹“叮當”作響,清脆悅耳。二樓置有大鐘大鼓各一,為敲擊報時之用,城門的晝開夜閉以此為信號。整個建築巍峨挺拔,雄渾壯麗,熠熠生輝。

    鼓樓曾於1927年、1964年、1981年三次進行維修,現保存完好,是全疆僅存的一座有較遠歷史的傳統高層木制結構建築。

    2004年,國家批准立項的伊犁惠遠古城林則徐旅游景區建設項目開始實施,項目極力恢復古城原貌,計劃總投資1.8億元,其中,景區基礎設施配套建設投資為1893萬元,總建築面積為3313.9平方米,古城的恢復以鐘鼓樓為中心,計劃建成東西南北4條直通城門的大街,每條街長1.5公裡、寬8米,其中南、北、西3條大街為瀝青路面,東大街為仿清青石路面。

    還將修復完成伊犁將軍府、東城門(景仁)、北城門(來安)及古城干牆等現有古建築,並修建將軍館、管理房、蠟像館、將軍園大門、民俗館、博物館、展廊、照壁、林公故居、名仕閣、東城門等古建築。按原有風貌恢復當年的“會芳園”等一些有名的飯店和商鋪。截至目前,已完成五個標段工程的87%,除將軍館、民俗館未完工外,其余工程均已完工。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