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在漓江上泛舟,想在群山懷抱裡悠悠睡去,想在夢裡的畫中游,但又害怕擠在桂林陽朔的人群裡,躊躇間發現黃姚古鎮,僅一句“養在深閨人未識”,便已足夠前往的動力
 |
黃姚古鎮 |
紅燈之下青石之上
夕陽西下時我到達古鎮,喀斯特地貌造就了黃姚天然的屏障,碧綠的姚江從鎮中緩緩流過,成片翠竹和巨大的古榕樹倒映水中。遠處群山環抱,近處古屋盤踞一方,這樣的寧靜祥和擊中我的神經,我知道來對地方了。安頓後已是夜幕降臨,穿梭在古城內,幽靜的街道,紅色的燈籠,皎潔的明月,這樣的夜晚恍若隔世了。旅行時總盼望能逃離現實,黃姚居然這麼輕而易舉地做到了。
來到這裡是種幸運,因為黃姚本身就是個幸運,當年政府堅持保住老城的一磚一瓦,將辦公區設在古鎮外,才讓我能在今夜乘著微風走在青石板路上,感受淳樸的民風。古鎮上分布著300多座明清時期的古名居,分安樂街、金德街、亭秀街等,每條街都用青石板鋪成,傳說這些石板街共有99999塊青石板,鋪於清順治年間。上百年的老街,塊塊石板在歲月年輪中泛出油光,走上去光滑滑、深幽幽、清涼涼。
古鎮建築風格奇特,鎮內的街道全部按照古時九宮八卦的布局設計,沒有人造的圍牆,只有一道溪流相隔,互牽互連的房屋劃出天然的界限,鎮門、巷門、宅門個個相連。所有山與水,橋與亭,居民與街巷有機結合在一起,將生活的一切功能包含其中。鎮上的一山一水一磚一石,刻錄著歲月浩渺,石板街無聲地沉浸在時光裡,感受著現代的步伐。身置美景中,如是畫中人、卦中棋子,不真實裡滲透著古老與美好。
 |
豆豉辣椒醬、話梅都是黃姚的特色小吃 |
 |
黃姚人熱愛祖先遺產,樂於住在古舊老屋內 |
枕著水聲入眠便是好生活
有河經過的地方,氣韻精神也會跟著活靈。黃姚古鎮河溪縱橫,石墩砌築河堤上,有遠遠近近的碼頭。從河開始連通巷道門樓,門樓裡是一條條深深的巷道。黃姚人的生意,有一半是水上來的。古時這裡作為交通要道,也是商業重鎮。水生了財,財修了橋,縱橫的河溪上便有座座石拱橋,橋又將石板街連接起來,整個鎮子就四通八達了。
在黃姚最好的時光是離不開河的,游人泛舟河上、孩子在河裡玩跳水、婦人在河邊洗衣洗菜、還有水邊寫生的人。那些跳水的村娃成為一道好風景,野性十足,貓貓狗狗一旁看的起勁。這些孩子不用學畫畫、跳舞和鋼琴,玩耍是他們現在的全部。薄暮一起,炊煙袅袅,河裡戲水的娃水淋淋地歸巢,飯香、菜香,歡笑聲飄滿一街。時光在黃姚是緩慢的,黃姚人守著先人用的雕花床、八仙桌、紅木櫥,除了紅牆灰瓦,綠水小橋,枕著淙淙水聲入眠,別的都成了其次。黃姚人熱愛祖先的遺產,樂於住在古舊的老屋裡,即使在新城有新房,老輩人也不願搬走。盡管景區開放後游人增加,面對游客,老人們仍心湖一泊,曬太陽,收衣服,喂雞食,各自怡然。他們在生活著他們的生活,你可以看,或者試著融入。這樣的生活是一種輕松的滿足,洋溢的幸福感染著外來人,沒由頭想到家的溫暖和幸福,恨不得當下做了黃姚人。阿姚和她丈夫就是在這種緣分下選擇定居黃姚,聊天中她一再強調這裡的原生態,她喜歡這裡並定了20年的租約,在黃姚開始了“阿姚的房子”的新生活。
古鎮復制的力量常掩蓋了本身特質,幸好黃姚仍舊民風快樂,環境通靈,猶如在紙醉金迷、濃妝艷抹中遇見的一位質樸純真、素面朝天的妹子,人生有這樣的境遇,真不枉我千山萬水的到來。
 |
黃姚豆豉,古“昭平三寶”之一,當地名菜多和豆豉有關 |
 |
湖北姑娘定居黃姚,開的“阿姚的房子”客棧深受游客青睐 |
且坐契茶,一本千年詩情集
喜歡黃姚,一個可以在水邊寫生、在老房子發呆、一個無欲也無求的地方。曾有人形容黃姚如一本千年的詩集,被人遺忘在圖書館僻靜的書架上,當人們不經意地走過,翻開這美麗的篇章,古樸優雅的格調立即征服了人的心。古鎮以永無止境的文化驚喜,吸引著大批對中國文化好奇的外國人。這裡是“外國人最值得到的中國五十個地方之一”。黃姚的牌匾、對聯成為重要的文化景觀。“別有洞天藏世界,更無勝地賽仙山”,興寧廟前的對聯充滿了清雅的禅意。寺廟正中的牌匾寫的是“且坐契茶”!題匾作對處處滲透著黃姚人的生活信仰,至今仍是習慣。各家門口的楹聯,古味今風。一代代黃姚儒生文人,在上水園林的家園中,肆意張揚風雅文采,常有一番詩文佳句的吟誦,從亭閣中喧鬧到街市的幽巷,紛然的筆墨,隨清溪而去,鎮子裡的儒雅就如風如水如日如月,融化在生活的每一處。無論誰身處在這充滿詩意的地方,都會愛上這裡。不必刻意尋找,只需沿著石板路慢慢走,驚喜就會在無意間被發現。
得知電影《面紗》拍攝地在黃姚便是大驚喜。雖然電影中的村莊發生霍亂,但仍掩蓋不住古鎮的美麗,男女主角在江上泛舟,點點波光飄搖不定;成片的莊稼在微風中收獲;還有大榕樹下深情的注視。愛情在桃源洞天中孕育,觀者的心也跟著春風蕩漾。也許你也會在這裡遇到一個對的人,說出一句“我愛你已久,永不能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