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西漢長安――七星伴月

西漢長安――七星伴月

日期:2016/12/15 1:08:10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漢長安是在秦鹹陽原有離宮――興樂宮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其後漢高祖又建造了未央宮,作為西漢長安的主要宮殿。惠帝以後,由興樂宮改成的長樂宮供太後居住。長安的城牆則到漢惠帝五年才修建起來。漢武帝時,在長安大興土木,建桂宮、明光宮、建章宮及園囿、明堂、壇廟等建築,使長安的建設達到極盛時期。


  由於長安城是利用原有基礎逐步擴建的,而且北面靠近渭水,所以城市布局並不規則,未央宮偏於西南側,正門向北,形成一條軸線。大臣的甲第區在北厥外;大街東西還分布著9個市場;未央宮東厥外是武庫和長樂宮。北側靠近渭水地勢較底處,布置著北宮、桂宮、明光宮以及市場和居民的闾裡。


  長安城每面都有三座門,其中東面靠北的宣平門是通往東都洛陽的必經之路,所以這一帶居民稠密。向北經橫橋去渭北的橫門,正對未央宮正門,又是去渭北各地的咽喉,所以街市特別熱鬧。


  漢長安的另一特點是在東南與北面郊區設置了7座城市――陵邑,所謂“七星伴月”,這些陵邑都是從各地強制遷移富豪之家來此居住,用以削弱地方勢力,加強中央集權。


  長安城的街道有“八街”“九陌”的記載,現經考古探明,同向城門的8條主干道既是“八街”,這些街都分成了股道,用排水溝分開,中間為皇帝專用的御道――馳道,其它人即使是太子也不能使用。街兩旁植樹,街道排水溝通至城門,以涵洞排洩雨水。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