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穿民族服裝品特色小吃 香港青年考查黔江千年古鎮

穿民族服裝品特色小吃 香港青年考查黔江千年古鎮

日期:2016/12/14 10:23:49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香港青年穿起民族服飾
香港青年品嘗古鎮小吃

    逛古鎮、吃冰粉、游廊橋……,今日下午,“金穗行—香港青年鄉村服務計劃”黔江之行的香港青年和志願者們來到具有千年歷史的黔江濯水古鎮,品味當地獨特的民俗文化風情。

    穿民族服飾品特色小吃

    作為黔江之行的第三天,香港青年師生和志願者一行,來到位於黔江東南、距黔江主城26公裡的濯水古鎮。古鎮四面環山,是武陵山區少有的土家水鄉,具有千年歷史。剛下車,不少同學們就換上漂亮的土家族特有的民族服飾,開始體驗古鎮獨特的民俗文化。

    古鎮街道由青石板鋪就,長約400多米,寬2至3、5米不等。街道兩旁的商號、民居、會館、學堂均為木質結構,雕梁畫棟、窗棂嵌花,造型別致,吸引同學們不停按下相機快門。在古鎮第一家“馬打滾”小吃店,香港師生吃了特制的冰粉、馬打滾(一種圓型的糯米食物)等古鎮名小吃。同時,在導游小姐的講說下,大家游覽了古鎮的龔家大院、煙房錢莊及號稱亞州第一廊橋的土家族風雨廊橋等著名建設群。

    “因為語言方面的局限,與當地村民的交流比較少,回香港後一定要學好普通話。”香港理工大學建築工程學專業大三學生趙信衡認為,古鎮的硬件設施很好,但在品牌推廣、配套服務等軟件設施方面還需要加強。但古鎮居民的樸實和熱情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投資2.5億元用於打造古鎮

    歷經數千年時光流逝,不少老建築都消失在了時間長河之中,坐落在阿蓬江邊的濯水古鎮,卻處處透露著歷史的影子與生活的純樸。據了解,為了恢復濯水古鎮的商賈和碼頭文化,2008年黔江區區委、區政府作出了恢復打造濯水古鎮的決定。

    4年來,項目共計投資2.5億元,完成了900米左右的古鎮主街和1700米的河堤建設工程,恢復打造了煙房錢莊、光順號、八賢堂、汪家作坊、汪本善舊居、樊家大院和龔家大院等著名建築群,對近50棟民房進行了古鎮風貌改造,還修建了長達303.5米的“亞洲第一”風雨廊橋,配套的五星級大酒店已進入裝修階段,古鎮的芳容正逐漸呈現。2011年,古鎮累計游客量為20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5000萬元。

    農行授信5千萬支持古鎮建設

    據了解,由中國農業銀行贊助的“金穗行——香港青年鄉村服務計劃”黔江之行,是為了支持黔江區的鄉村扶貧旅游建設項目。香港理工大學師生將在黔江小南海鎮、石會鎮進行以農村農家樂管理、鄉村旅游線路規劃、旅游市場推廣方案、旅游網站建設、特色農產品開發為主題的鄉村旅游發展規劃專題調研活動。

    “銀行工作人員的細心和熱情,給我們帶來了切實的方便。”作為獨家贊助方,農業銀行對項目的開展起了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在黔江之行中,農行的志願者們更是提供全程服務,幫助志願者解決語言、生活等方方面面的問題。此外,在濯水古鎮的恢復重建項目上,農業銀行一次性授信5千萬,助推古鎮發展和當地居民致富。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