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繁華舊夢 古城澳門故事多

繁華舊夢 古城澳門故事多

日期:2016/12/15 0:45:31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澳門統計暨普查局近日公布,10月隨團來澳旅客有63萬人次,同比大增六成。據澳門旅游局的官員估計,2011年到訪澳的游客突破2700萬人次。

  莊嚴聖潔的教堂、香火鼎盛的廟宇、錯落有致的騎樓……澳門,這座歷史的名城,正以獨特而厚重的歷史文化,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游客。穿梭於歷史建築群中,走在鋪著葡萄牙式黑白石塊的老街上,我們讀懂了一個又一個關於澳門的故事。

  “大三巴”的故事

古城 澳門 古建築

  來到澳門,不少游客首先就要一睹“大三巴”牌坊的風采。

  “大三巴”牌坊是聖保祿教堂的前壁遺跡,是澳門的標志性建築物之一。聖保祿教堂與火結下不解之緣,先後經歷3次大火,為何這個教堂的“命運”如此不公?一些好奇的旅客從老一輩澳門人的口中,聽到了有趣的解釋。

  原來“大三巴”旁,還有座不起眼的哪咤廟,腳踩風火輪的哪咤,怎能容忍一個洋神仙騎在自己頭上?於是,哪咤一怒之下,一把火燒了這座洋教堂。聽罷,令人忍俊不禁。

  故事歸故事,如今的“大三巴”,已經成為世界遺產的一部分,它的矗立見證了一個時代的遠去,也見證著一個新時代的到來。

  媽祖娘娘的傳說

古城 澳門 古建築

  媽祖,與澳門這個海濱小城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千百年來,島民敬重媽祖娘娘,把她當做保護神。

  媽祖生平有許多傳說,據《天後志》記載的有15則,據《天妃顯聖錄》記載的有16則,導游們最常說的有兩則。

  很早以前,有艘福建商船運貨赴澳,中途經娘媽閣時忽遇狂風,忽然媽祖出現,接著就風平浪靜,商船平安,有驚無險,因而人們認為媽祖已抵澳門。這個故事在媽祖閣中的碑記上也能找到。

  還有更神奇的,澳門居民說起這件事,仍記憶猶新。上世紀80年代,媽閣廟內的“正覺禅林”深夜突然起火,整個殿宇被燒塌,而在神龛中央的媽祖神像,僅被煙火熏黑,塌下的橫梁掉在神像的跟前,神像絲毫無損。

  十月初五街的由來

  十月初五街舊稱泗孟街,1910年10月5日,葡萄牙發生革命起義,顛覆帝制樹立共和國,後來澳葡政府為紀念此事,將當時最繁華的泗孟街更名為十月初五街,並將每年的10月5日定為澳門公眾假期。

  其實“初五”一詞是澳葡當局為了逢迎中國人,把月頭日子冠“初”字的習慣而作,並非農歷上的“初五”。

  居住在司打口的街坊梁老先生對筆者說,十月初五街以前人流熙來攘往,各大行業都在這裡開設店號,煞是熱鬧。可惜歲月變遷,現在有很多有名的商鋪也已經停業,如當時非常有名的六國茶樓和杏林莊酒廠,都因種種原因而停業,令人惋惜。

  為了振興這條街道,澳門特區政府2002年時實施相關發展計劃,冀望重振十月初五街昔日的繁榮。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