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黃埔古村逐漸恢復千年榮光

黃埔古村逐漸恢復千年榮光

日期:2016/12/15 2:04:31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城中村更新,不能一味地推倒重建。近日,廣東省委書記汪洋這樣提出。在海珠區,一個千年古村正悄然重生。    在浪漫的夏陽大街搖扇納涼,在繁華的黃埔直街感受古港的輝煌……這一切都不再遙遠。昨日,海珠區向媒體通報黃埔古村的修復進度。在經過一年多的工程後,這個當年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正逐漸恢復昔日的榮光。

  一磚一瓦,原汁原味保留

  海珠區於去年啟動了黃埔古村保護改造項目,該項目遵循“抽疏保舊、完善配套、適度開發、商業運作”的原則。海珠區表示,目的有三:凸顯黃埔村的歷史文化底蘊;改善村民的生活環境;提高古村集體經濟發展的能力。

  時隔一年,村內現存大量的歷史文物建築,古祠堂、古民居、家塾、宮廟等以及具有嶺南風格特色的磚雕、木雕、灰塑、镬耳屋及青石板路都一如承諾,得到了完整的保護。

  “一磚一瓦都是原汁原味地保留,”走在小巷中,除了屋檐新上色的雕刻,許多人都沒看出進行過一次大工程。海珠區相關負責人介紹,其實大部分路面曾經撬起,進行了三線下地及雨污分流工程。出於回復原樣的硬性要求,所有撬起的小巷麻石,統統要編號封存,“哪裡撬起,就在哪裡恢復”。

  在村中著名的端生書房,技藝娴熟的工人在破舊的封檐板裝飾條紋上接補新木料。為了最大限度地保留歷史建築原貌,施工人員沒有放棄原來的材料重新雕刻,而是采用榫頭拼接的方式細心修補。

  負責人介紹,僅全村修復所用的青水磚,大部分都是有上百年歷史的舊磚,整個工程大約要用20多萬塊,工程隊必須從珠三角各處村落收集。

  9棟古建,修繕月底完成

  黃埔古村現存文物建築包括祠堂14處、家塾4處、官廟1處、園林建築1處、商業遺址2處以及古民居若干處。在此次改造修繕中,海珠區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對村內13棟古建築進行保護修繕。修繕分兩期,一期修繕工程包括梁氏宗祠、胡氏宗祠、姑婆屋、梁詢故居、端生家塾、左垣家塾、潮江胡公祠、子牙居、馮佐平故居9棟古建。

  目前,第一期修繕的9棟建築已經基本完成,收尾工作將在月底前完成。定於二期修繕的雲隱馮公祠、祿賢梁公祠、拱辰裡4號書捨、容川馮公祠4棟古建築已經測繪完畢,並已出具古建築修繕方案報專家審定。除了這13棟古建築,村內其他有重要歷史價值的古民居,也已經一一登記在冊,將重點保護。

  此外,本次修繕還對村內的重要商業街遺址———黃埔直街進行了修繕整飾,恢復了古村商業街的原始風貌。

  村民生活,因改造得改善

  黃埔村改造負責人介紹,保護改造項目也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環境。項目共加固和整飾居民房屋230套約12萬平方米,鋪設三線下地、市政供水管線供給3000米。改造前村內水壓不足,家家自裝水泵,改造解決了村民用水難的問題,同時實現了雨污分流和道路升級。目前,古村內的重要交通節點都安裝了治安監控視頻設備。

  相關部門已經對沿線227戶居民進行了逐戶上門走訪,共收集到67戶居民的意見和建議,目前除6戶意見還在整改過程中外,其余的已全部整改完畢。如今,村中多處的意見收集點依然正常辦公,收集意見。整個黃埔古村整治保護工程的第一階段已經全部完工,第二階段的綠化景觀改造也已經基本完成,古建築修繕工程和水利河道整治工程石基村部分也在順利推進中,整個一期改造項目預計年內全部完成。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