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政府出資騰退文保單位 西城區簡易樓騰退2020年前完成

政府出資騰退文保單位 西城區簡易樓騰退2020年前完成

日期:2016/12/14 11:50:22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簡易樓騰退2020年前完成。CFP/供圖

 

  “‘十三五’期間,文保單位中居民有意願騰退的,政府出錢給居民找房子。”日前,西城區“十三五”首場居民聊天會在新街口街道啟動,西城區區長王少峰表示,文保單位騰退、修繕後,將向市民開放,“十三五”期間,西城區每個街區都要建一所博物館。

 

  住房

 

  簡易樓騰退2020年前完成

 

  作為中心城區,西城區有眾多文物保護單位,但現狀是很多文保單位都被占用。針對此情況,王少峰表示,文保單位中的居民,有意願騰退的,政府出錢為居民找房子,並對文物進行修繕後對市民開放,“十三五”期間,西城區每個街區都將建設一個博物館。

 

  同時,王少峰介紹,為了改善居民的住房條件,針對新增成片棚戶區類、平房修繕類、城中村邊角地類、危改類和老舊小區整治類,西城區采取的方式包括征收、拆遷、騰退、翻建、加固等方式。西城區結合人口調控、歷史名城保護要求以及征收方式手續多、周期長的問題,將騰退方式作為文保區、老危改、簡易樓、城中村邊角地的主要實施模式,並向登記式疏解逐漸傾斜。將群眾訴求放在首位,加大外遷房源的建設和保障力度,提升安置區整體環境提升。加大配套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提升安置房源的品質和吸引力,到2020年,全面完成簡易樓騰退。

 

  以新街口地區為例,目前新街口地區正在實施的棚戶區改造項目有2項,分別是白塔寺疏解項目、桃園C地塊(白塔寺項目涉及1500戶,截至2015年底完成150余戶;桃園C地塊涉及產籍戶88戶,目前剩余10戶)。啟動研究西四北舊城保護示范區項目,涉及814戶。“十三五”時期將加快推進這些工程,確保全面完成棚改任務。

 

  出行

 

  西直門橋東將添大公園

 

  在出行方面,“十三五”期間,新街口地區將基本完成西直門內大街、新街口北大街、受壁街及大覺胡同的擴寬,實現地鐵19號線2020年貫通運營,進一步提高道路通行和市政設施承載能力。通過推動受壁街地下停車場建設,實施小區停車位增量,對拆遷代征地進行改造,改建為臨時停車場,探索單位和社區錯時停車等措施,不斷完善新街口地區的交通出行等問題。

 

  王少峰特別提到了位於西直門橋東北角的桃園C地塊,他透露,桃園C地塊原本規劃要建設一幢寫字樓,在通過充分的調研後,寫字樓規劃取消,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大公園。公園地下將建設成為停車場,解決周邊市政停車。

 

  “十三五”期間,西城區規劃建設城市道路37條,共計22.76公裡,城市規劃道路通行率達到100%,綠色出行比例達到75%。以科技手段規范動態交通管理和停車問題,在主要路口安裝高清視頻監控探頭,加大執法力度,杜絕違章停車。實現區域微循環、實行胡同單停單行,解決胡同行車難、停車難問題。

 

  醫療

 

  家庭醫生全方位覆蓋

 

  按照規劃,“十三五”期間,新街口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將加強中醫綜合診區建設,建成全區統一標准的“中醫館”。在新街口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立遠程會診中心,利用二級及以上醫院的專家為全科醫生提供技術支持。建立以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為基礎的社區首診機制等。

 

  提到“全科醫生簽約服務”,王少峰表示,“十三五”期間,西城區將推動建立社區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體系,實施“區屬醫療衛生機構安全三年行動計劃”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標准化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簽約醫生要上門為失能、半失能老人送藥、簡單診療等。“一到兩年內,簽約醫生將覆蓋到全區的失能、半失能老人。”

 

  同時,鼓勵大醫院參與慢性病綜合管理和干預服務,推進中醫院治未病、康復等特色專科建設。進一步提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預警和處置能力。

 

  到2020年,西城區人均預期壽命將達到84.5歲,屆時,養老照料中心和老年餐桌覆蓋率達到100%。機構養老床位數將達到4500張,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各類老年人按需住得進、住得起。落實“醫養結合”政策,逐步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居家養老的能力,為養老機構提供基本醫療服務。創新科技養老手段,建立老年動態信息管理庫,打造養老服務的平台和載體,為老年人提供多層次、多元化養老服務。

 

  教育

 

  區內優質學位將達90%

 

  在教育方面, 今年,三十五中初中向新街口學區再增加2個班的招生計劃,四根柏小學和中華路小學成為三十五中附小,實現小學直升初中。完成果子市幼兒園修繕工作,接收高井幼兒園新址,促進地區學前教育事業發展,滿足群眾入托需求。

 

  未來五年西城區將繼續推行學區制改革,促進區域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深化教育集團辦學改革,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優質學位將達到90%,加強貫通式培養。推進職業教育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新建擴建一批教育系統辦園,擴大普惠性幼兒園覆蓋面。適度增加小學、初中教育資源供給。

(來源:信報)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