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架山遺址的保護希望能盡快納入文物保護單位體系
日期:2016/12/15 1:36:34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玉架山遺址的發現非常震撼,對研究當時的社會形態意義尤其重大。張忠培先生評價玉架山遺址的重要性首先在於,由多個環壕組成的完整聚落,第一次揭示出了良渚文化社會的一個基本單元,提供了研究良渚文化的基本社會組織單元及其人口數量可供觀察討論的全新材料和視野。嚴文明先生強調玉架山遺址的重要性在於它的唯一性,其重要性不在於環壕這一形態。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邀請中國考古學會、中國社會科學院琉璃瓦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等十幾位考古專家,就余杭區玉架山遺址考古發掘工作和學術價值及遺址保護等問題,召開現場討論會。
其重要性不在於環壕這一形態,而是6個環壕構成的聚落群,它的每個環壕內的墓葬涵蓋了良渚文化早、中、晚各個時期,而且在其內部已形成中心,有了初步的社會分化,有較穩定的社會形態,對研究當時的社會性質是十分難得的。小雁塔的建築技巧、建造方案之高超令人望塵莫及,但它的地基是否是半球形造型、塔身是否“神合”值得商榷。上世紀60年代小雁塔維修方案依據古建大師梁思成先生提出的“修舊如舊”、“恢復原狀或保持現狀”原則進行,這種指導思想直至現在還影響著我們。對玉架山遺址的重要性的認識,要從整個良渚文化乃至中國史前文明研究的角度來認識。鑒於遺址的重要性,以研究和保護並重,統籌考慮遺址的保護范圍、展示手段等。專家對玉架山遺址的保護也提出了希望和要求,希望能盡快納入文物保護單位體系,或者納入良渚遺址群保護規劃。在考古工作進一步細化的前提下,完整地保護好這一難得的遺址。專家建議要對3年多來的考古成果進行深入思考與總結。同時應繼續開展考古工作,通過完整發掘一個環壕,進一步搞清遺址的性質、環壕之間功能布局、居址的建築情況等,開展深入研究,作為一個完整的考古學聚落形態研究個案。
宋新潮先後參觀了“瓷美如花——館藏瓷器精品展”和“瓯駱遺粹——廣西百越文化文物陳列”兩個基本陳列,對展覽中獨具廣西地域特色的文物表示出了強烈的興趣,不時與覃浦和吳偉峰進行交流。在參觀的過程中,宋新潮還就文物展陳手段、文化產業開發等提出了許多寶貴建議。曲阜孔廟石碑石刻保護項目保護方案設計招投標活動在曲阜市琉璃瓦招投標中心舉行,按照規定程序,經多方議價,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以單一來源方式成功競標為方案設計單位。此次孔孟文化遺產地保護利用世行貸款所有子項目的首次招投標成功。孔廟現存漢代以來碑刻石刻等1000余塊,是研究孔廟歷史沿革和封建社會政治、經濟、文化、藝術不可多得的珍貴史料。這些碑刻石刻大部分處於露天和半露天陳列狀態,長期受自然環境應力作用和物理、化學、微生物風化影響,表面粉化剝落、淺表性裂隙等現象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