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霸州文化古鎮——勝芳

霸州文化古鎮——勝芳

日期:2016/12/14 10:41:44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初冬的一個上午,我們一行人來到了霸州勝芳古鎮。 

  幾乎同時進入視線的是這座小鎮的牌坊和文昌閣。牌坊是文革時期被完全破壞後異地重新修建的,建設者們從小鎮的整體布局考慮,把它安放在了古鎮的南門,和文昌閣做伴。而文昌閣始建於明代,據說,此閣建成後這座小鎮就真的文運昌盛,歷代文人輩出。 

  街道兩邊的建築都保持了原來的風貌,使整個小鎮透著一種古老的氣息。要知道這座小鎮至少有兩千多歲!在這樣的小鎮中行走,必須小心翼翼,生怕自己一不留神就會錯過一個時代,因為每走一步都像踏進了一段歷史文化記憶。腳步更不敢太重,擔心會擾亂了小鎮成長的正常秩序。 

  我們首先踏進的是戰國時期,隱約能看到征塵裡躍動著健碩馬蹄,馬背上指揮若定是我的老鄉樂毅,他正在異鄉盡情地抒發著燕趙的英雄豪氣,對來看望他的我這個邯鄲後生並不搭理。我卻好想攔住他的馬頭對他說:哪天累了,咱們回家去! 

  走到唐朝的時候,我們的腳步本該放達一點,然而也不能,因為我們遇到的是壯志難酬的王之渙。不願為了衡水主簿的卑職而折腰,憤然辭官在家已閒居了15年的王之渙,朝廷派他來到文安(當時勝芳隸屬文安縣)做縣尉,也就是抓治安。讓這樣一位詩人來抓治安,我們都替他委屈,但是他卻毫無怨言。他在任文安期間,民風淳樸,官隸清廉,夜不閉戶,盜賊消漸。那期間,詩人暫時忘記了曾入眼簾的滾滾黃河入海,默默地白日依山;悠悠的羌笛埋怨青青的垂楊柳,柔柔的春風難度冷冷的玉門關……或許有人會可惜他沒有給勝芳鎮留下像《登鹳雀樓》、《涼州詞》那樣的詩篇,但是我們其實不該抱怨,因為當年夜色裡、小鎮中打更人長長的一句:平安無事喽!我想,那是王之渙寫給勝芳最美的詩篇! 

  迫不及待地走向宋代,我們看到一位真正造就勝芳的人才!他就是蘇洵,頑劣浪蕩的蘇洵27歲那年不知道受到什麼感召,突然認真讀起書來,後竟跻身唐宋八大家,說明他不僅是個人才,更是個天才!即便是這樣的天才,也沒有得到朝廷的重用,後經人力薦,也只是任命他到文安縣來管理稅賬財會。勝芳人卻應該感激朝廷的這次委派,因為正是“不務正業”的他從南方引進了優良的荷、稻種植技術,才使得小鎮勝水流芳,開啟了勝芳的新時代!而郁郁不得志的蘇洵只能無數次在稻田裡、荷塘邊徘徊,看那荷稻散發著殊勝芳香在風中悄然的擺,任那月光吐露著皎然清輝在身上胡亂的拍,小橋下的流水暈散了他躊躇滿志的治國情懷…… 

  帶著一身歷史的風塵,導游領著我們來到一座被稱為“王家大院”的老院前。比之山西大院它顯然是個“小院”。可當我們走進去以後才發現,它結構和布局都十分巧妙,錯落精致,別有洞天,恰少了些許過分的排場,反多了一點惬意的溫暖。這時,同行的作家梅潔一把拉住我說:“雨佛,走在這樣的小院,我一點也不快樂。聽說老院的主人,他們的後人一個都找不到了。而我們這麼放肆的闖進人家的院子。你說,他們現在會在哪呢?”她的臉上帶著一以貫之的悲憫和異乎常人的關懷。我只好握住她的手安慰說:“他們會回來的。” 

  心裡卻在問:王家的後人們,你們究竟在哪呢?你們過得好麼?可記得有座老院在這裡一直守望著? 

  我隨著眾人在古鎮上一邊走著,耳邊竟響起了梵樂。忙快步過去,呈現在眼前的是一座戲樓,梵樂就從戲樓對面的幾間屋子裡傳出。導游說屋子裡演奏的“南音樂會”,正是源於佛教音樂,現在已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不知為什麼,我並不急著去到屋子裡一看究竟。是把那裡當作神聖的殿堂,自己只想站在遠處做一次沙門外的禅悟?還是怕自己慌亂的腳步對這聖潔的音樂有所亵渎?我不清楚。定下神來仔細欣賞台上、台下表演的武術和挎鼓:台上一位少年在練醉拳,只見他時而靜如處子,時而動如脫兔;台下跳舞的人則分成三組,每組四個人,手裡都拿著钹,時而相擊應鼓,時而翻身錯步,跳出了天、地、人三才和諧,冬、夏、春、秋四時合節的氣度;而梵樂適時的從屋裡飄出,時而昂揚高朗,時而若有若無,像是操舟的佛陀在苦海邊對人婆心的告訴…… 

  就要告別了。 

  勝芳,我還會來看你,相信一個散發著文化殊勝芳香的古鎮一定會長久占據我心底老大一片記憶……

    12月24日電 記者劉麗麗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