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台州路橋靈山遺址 發現河姆渡文化晚期遺存
日期:2016/12/15 15:11:50   編輯:古代建築 中新網8月25日電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會同路橋區博物館的專業人員日前對靈山遺址進行了考古鑽探和試掘。試掘表明靈山遺址屬於沿海孤丘地理環境,是一處史前至商周時期的村落型遺址。
國家文物局網站消息,靈山遺址位於浙江省台州市路橋區靈山街西側靈山的東坡。2010年3月在建設中央山(靈山)公園時,文物愛好者胡為農發現並撿到不少夾砂和夾碳陶片,經當地文物部門和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實地專家確認,發現該遺址文化內涵具有河姆渡文化晚期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價值。
2010年7月,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會同路橋區博物館的專業人員對靈山遺址進行了考古鑽探和試掘。試掘表明靈山遺址屬於沿海孤丘地理環境,是一處史前至商周時期的村落型遺址。從勘探的資料判斷,該遺址沿靈山東南坡的山腳狹長分布,總面積約10000平方米,現存遺址面積約3000-5000平方米。該遺址文化層的堆積呈坡地狀,最厚處約1米左右,大致可分為上(晚段)、下(早段)兩部分,上部文化層厚約40-60厘米,出土泥質、夾砂等質地的陶片,還有少量印紋陶和原始瓷器碎片,以及少量石锛、石箭頭、石刀、石戈、砺石等磨制石器,初步判斷時代為商周時期。下部文化層厚約10-30厘米,出土夾砂、夾炭等質地的陶片,其中有較多的飾繩紋的陶釜(大致屬於河姆渡文化晚期的典型炊器)和陶支腳碎片,還有少量的石锛、石斧等石器,明顯具有晚期河姆渡文化的形態特征。
據介紹,該遺址的發現將為浙江東南沿海——台州、溫州地區的史前文化找到突破口;確切地把台州沿海地區的古文化從商周時期上推到河姆渡文化晚期,即距今近6000年前後。同時對於研究河姆渡文化晚期的衰落原因、傳播方向、擴散途徑等重要問題提供了十分重要的信息和資料;為研究浙江北部地區的史前文化與福建沿海、台灣等地的史前文化之間的聯系找到重要的中間環節。